用手機APP查詢個人信用報告? 要謹防潛藏風險

發佈時間: 2018-05-09 15:24:19 |來源:中新網 | 劉賢 |責任編輯: 曹洋

 

用手機APP查詢個人信用報告?要謹防潛藏風險

圖為記者在APP商店裏輸入“信用查詢”時的截屏。 劉賢 攝

中新網重慶5月9日電 (記者 劉賢)目前,有很多手機APP顯示可以查詢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的個人信用報告。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9日發佈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目前沒有APP,不建議在APP上查詢個人信用報告。

記者在APP商店裏輸入關鍵詞“信用查詢”,跳出多個相關APP。有APP在功能介紹中註明“直連央行徵信”“線上直接獲取央行徵信報告”等字樣。

很多手機APP只要輸入姓名、身份證等身份資訊,就可輕鬆查詢到自己的徵信情況。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徵信管理處副處長唐雅潔説,上述APP僅是一個數據介面,通過連結到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的個人信用報告查詢網站查詢個人信用報告。用戶點擊查詢或確認按鈕,即表示已授權APP查詢自己的個人信用報告。在查詢過程中,個人資訊可能被保留在商業APP的伺服器上,存在洩露和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提示社會公眾: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目前沒有APP,社會上的手機查詢APP與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無關,不建議在APP上查詢個人信用報告。

唐雅潔説,目前,個人信用報告的正規查詢渠道有三種:

一是在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現場查詢(重慶轄區查詢網點可登陸http://chongqing.pbc.gov.cn查詢)。

二是通過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代理點查詢。

三是登陸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官網查詢(www.pbccrc.org.cn)。

有記者在新聞發佈會上提問:此前有報道稱個人徵信查詢次數過多可能影響信用,進而影響貸款,是否有這種情況?

唐雅潔説,目前個人信用報告上可看到被查詢次數。有的放貸機構可能以被查詢次數多,推斷該客戶貸款比較多。信用報告只是一種客觀展示。放貸機構如何看待報告內容,是基於其內部風險管理原則,由其自身把握。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