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旁聽生詮釋了“學習的興趣”
發佈時間: 2018-04-28 09:11:10 |來源:北京青年報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如果要問:83歲的耄耋老人應當怎樣生活?重慶老人楊旌宏給出的答案很另類:上大學!今年寒假過後,楊旌宏老人已經作為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專業“學生”就讀了3個學期。從2016年年底“入學”,首期同窗的孫子輩“同學”已在去年夏天“升級”,而他又與新一批“學弟”“學妹”再次開始同窗苦讀。楊旌宏説,讀書上學、研究古漢語就是他的樂趣。有人會覺得他讀大學已經太老,但他覺得,這有什麼,如果讀不懂,就多讀兩遍。
楊旌宏老人只是一個大學旁聽生,正如我們熟悉的,“旁聽生”是一個美好的詞,産生了不少“掃地僧”式的高人,但楊旌宏還是與眾不同,不僅是因為從年齡上講他可能是最老的旁聽生,還因為從學習目的上講,他可能重新詮釋了“學習的興趣”。
提到學習興趣,我們並不陌生,幾乎在每個人的求學過程中,都被老師和家長強調過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看來,只有當學習成為一種興趣,才有可能成為一種習慣,進而在學習道路上迸發出無窮的活力、耐力與創造力。在現實中,很多學有所成的人都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區別只在於學習興趣是如何形成的,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可是,還有著學以致用的説法。在大多數人心裏,興趣是為學習服務的,而學習是為使用服務的。如果脫離開學習,興趣也就失去了意義。但我們在楊旌宏身上卻看到,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興趣,而不是興趣為學習服務。
那些不理解“老年旁聽生”的人,倒也未必是認為年齡這麼大了,學習精力跟不上了,更重要的可能還是認為年齡已經這麼大了,即便花力氣學出來又有什麼大用?古人講學習,還有“貨與帝王家”的説法,可在楊旌宏老人身上,似乎看不出任何學習的目的性。但也正是這種無目的性,才讓學習更具有純粹性,帶來了“學習興趣”的另一種解釋。
在主流觀點裏,保持學習興趣是為了掌握更多知識,而這只是一種過程,本身並非目的。可是,又有誰説學習本身不能成為一種目的呢?其實廣泛的興趣,有很多就是作為一種目的存在。譬如現代人有著很多愛好,這些愛好本身也並不産生任何功利價值,可我們還是樂此不疲,這恐怕用工具性無法理解。同樣,學習興趣本身又為什麼不能成為一種目的,純粹只是為了興趣而學習呢?
當然,年輕人身上擔負著家庭和社會的重任,大多數人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使用。但我們也應該理解和接受一種人,對他們來説,學習更多是一種興趣。就像楊旌宏老人一樣,學習不是為了文憑,不是為了工作,甚至也不是為了得到認可,而只是興趣所在。楊旌宏老人介紹,自己高中畢業,一輩子都從事鋼鐵冶煉的相關行業,是典型的工科生,老來才發現“古漢語”才是真正的興趣,退休後一直鍾情於此,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可以看到,這是一種純粹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産生了興趣。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老年旁聽生重新註釋了“學習興趣”,讓我們看到了純粹的學習興趣。隨著社會的發展,有著這種純粹學習興趣的人可能並不少,他們真對學習充滿興趣,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這在一些“有錢又有時間”的老人身上有著清晰呈現。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老年大學”這麼紅。
關於養老,我們已經日益正視精神需求的存在,已經看到了“旅居養老”等新型養老。面對這位“老年旁聽生”,我們更加深切地意識到,“學習型養老”正在向我們走來,而這對政府加大公共供給、完善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東原)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