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也別放棄慢閱讀

發佈時間: 2018-04-24 14:14:01 |來源:光明日報 | 張焱 |責任編輯: 沈曄

 

讀書日剛過,再談讀書。中國歷史上有多種讀書的方法,這些方法在歷代讀書人中流傳甚廣。比如,諸葛亮的“觀其大略”讀書法是泛讀大概,汲取精華,掌握其實質;陶淵明的“會意”讀書法是刪繁就簡,倡導獨立思考;鄭板橋“精當”讀書法是求精不求多,使疑竇釋然,精理跡露;歐陽修“計字日誦”讀書法是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集腋成裘;顧炎武“三讀”讀書法是“復讀”“抄讀”“遊戲”,動口動手動腦……

在這些讀書方法中,蘇東坡的“八面受敵”讀書法自成一派。傳説蘇東坡的侄女婿王庠向其請教讀書的方法,蘇東坡回信道:“書之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盡取,但得其所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之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實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倣此。此雖似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蘇東坡用這種方法讀《漢書》,將《漢書》分為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等幾個方面,每讀一遍都有明確的目的。讀第一遍,他從中學習治世之道;讀第二遍,學用兵方法;讀第三遍,去研究人物和官制等。這樣讀了幾遍之後,他對《漢書》各方面的內容都了解得非常透徹。

今天再重溫這段往事,並非掉書袋,而是有其現實意義。網路時代,知識爆炸,現在書之繁富遠甚于蘇東坡的時代,更是盡人之精力所不能盡取。一則人們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二則又抱怨讀了書“撂爪就忘”。於是,搜索式閱讀、跳躍式閱讀、標題式閱讀、碎片化閱讀成為很多人的選擇,更有人讀書後將書摘出其大意來供沒有時間讀書的人獲取資訊。如此功利性的淺閱讀固然難得精髓,但也聊勝於無。

偉大的書,往往需要艱澀地讀。讀書,于個人成長也是一種修煉。古今中外的讀書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心態平靜才能讀得懂書、讀得進書,才能在閱讀中潛移默化提升個人的素養。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之江新語》中寫道,對學習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既需苦學,還應善讀。一方面,讀書要用“巧力”,讀得巧,讀得實,讀得深,懂得取捨,注重思考,不做書獃子,不讓有害資訊填充我們的頭腦;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讀書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圇吞棗,抓不住實質,把握不住精髓。這成為網路時代讀書的一個重要方法。(作者:張焱)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