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招聘豈能被“機器人”掌權?

發佈時間: 2018-04-12 12:57:14 |來源: 新京報 | 于平 |責任編輯: 沈曄

 

如果一家企業真正渴望人才、愛護人才,就該有一個暢通的權利救濟通道。

據媒體報道,研究生小鑫(化名)在參加江西省農業發展銀行校園招聘中,通過筆試、面試後,卻被第三方機構的檢測系統判定在情緒上存在高風險,江西省農發行以此為由拒錄小鑫。

要説銀行內部人士借機器人評測,在招聘上舞弊,這樣的“陰謀論”恐怕站不住腳。但在整個招聘過程中,江西農發行也並非沒有過錯。

過錯之一,江西農發行對小鑫早早發出擬錄取的通知。作為銀行招聘的組織者,他們顯然知道機器人評測有否決的風險,既然如此,就該充分告知應聘者風險,讓應聘者有心理準備,以防其“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實際上正是因為江西農發行的這一過錯,導致小鑫對招聘結果産生了過於樂觀的誤判,放棄了2018年春考和省考的機會。

過錯之二,機器人評測的結果對小鑫不利,江西農發行並未及時、主動告知小鑫,而在小鑫質疑評測結果時,農發行也沒有公佈相關評測的具體依據,這對當事人很不公平。

從擬錄取到拒錄取,這樣的變化對於應聘者利益影響太大了。及時、主動告知,應是招聘單位的基本責任所在,但江西農發行卻不向小鑫透露半點資訊,直到小鑫追問,才被迫吐露實情。

其實,招聘中引入機器人評測,固然有利於排除人為干擾,但也要遵守公開、公平的招聘規範。對此,也有網友提出,類似“情緒檢測報告”之類與客觀能力無關的主觀性精神測試,應該放在第一輪,以免留下暗箱操作的空間。

而且,在招聘中將決定權交給“機器人”的做法值得商榷。檢測機構也坦陳,機器檢測不排除也有誤判,其出示的評測報告也要求,對考生的評估,建議與EPI測評、評價中心技術等方法組合,進行綜合考量。

江西農發行卻因一紙報告,就否決了應聘者小鑫,實在太過草率。如果一家企業真正渴望人才、愛護人才,就該有一個暢通的權利救濟通道,鄭重對待應聘者的質疑。如此,才能避免真正的人才在招聘中被機器“誤殺”。(于平)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