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500萬!人工智慧人才如何“高校造”
發佈時間: 2018-04-04 15:14:32 |來源:中國經濟網 | |責任編輯: 曹洋
今天,“中國高校人工智慧(AI)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啟動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將邀請中美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對教師和學生開展培訓,計劃5年內培訓500名教師和5000名學生。
“中國高校人工智慧人才國際培養計劃”由教育部、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北京大學共同設計實施。通過多層選拔,從全國重點電腦高校中篩選出100名教師和300名學生參加2018年培養計劃,探索適合中國高等人工智慧人才培養教學內容和方法,培養中國人工智慧産業應用型人才。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慧産業發展迅速,預計到2020年,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工智慧産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急需高品質人才的保駕護航。
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要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慧發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慧教育體系,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形成我國人工智慧人才高地。那麼,高校如何立足國家需求和産業需要,培養人工智慧高端人才?
“我國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根據高盛發佈的《全球人工智慧産業分佈》報告統計,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慧項目中,中國佔據51%,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但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儲備,中國卻只有5%左右。”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副院長王咏剛説。
創新工場人工智慧研究院研究顯示,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落差體現在頂尖人才鴻溝、師資力量薄弱、教育體系不足3個層面。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數量、從業者數量和科技公司研發團隊規模,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北大是我國率先開展人工智慧領域科學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創辦了國內第一個智慧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至今,北大培養了智慧科學方向本科生500多名、研究生上千名。
“學校一直致力於加強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適合中國高等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北大副校長田剛説。今年起,北大設立“AI創新碩士”培養項目,培養AI領域學術、産業、創新三維複合型人才,是全球人工智慧碩士培養體系中的首創。
“中國高校人工智慧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包含高校教師AI培訓班和高校學生AI深度學習訓練營,注重師生聯動、校企結合、國際合作。此次高校教師人工智慧培訓班,特邀中科院外籍院士、圖靈獎獲得者約翰·霍普克羅夫特,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院長李開復等中美人工智慧領域著名專家擔任培訓導師。
關於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王咏剛介紹,一方面瞄準國際前沿科研方向,邀請學術大師講授最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從産業需求出發,高度強調項目實踐在AI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為學員們設計了既充滿挑戰又富有樂趣的實踐項目。
從學科設置上看,在美國、英國等人工智慧發展高地,著名院校大多設有人工智慧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而在中國,人工智慧專業多分散于電腦和自動化等學科。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楊放春認為,由於人工智慧在我國不是一級學科,導致其相關專業教學和科研活動散落在其他多個一級學科中,人工智慧專業課程不是重點學習內容,學時佔比也較少,存在著高開低走、碎片化、低水準重復問題,影響了人工智慧科學與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許濤説,將進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慧師資力量與水準、高校人工智慧人才培養能力與水準,建設完善高校人工智慧學科體系,推動中美高校人工智慧教育與科研的交流合作。
許濤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學校引領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通過科教融合、學科交叉,進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能力。進一步完善中國高校人工智慧學科體系,研究設立人工智慧專業,推動人工智慧一級學科建設。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