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被盜刷 如何消除“二次號”的危險隱患

發佈時間: 2018-04-04 15:01: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周鴻鈞 |責任編輯: 孟君君

 

換個手機卡,家當全被轉走怎麼辦?近日,中國新聞網報道,有用戶因為換號沒有解綁第三方支付工具,儘管銀行卡就在自己身邊,卻被盜刷了上萬元。一位女士新選號入網,她通過找回密碼的方式登錄進了“雲服務”,竟然可以看到上一任號主的照片、短信、通訊錄等。

如今,手機號碼是各類軟體身份驗證和移動支付的重要憑證,應該如何消除“二次號”帶來的不利影響呢?

根據《電信條例》和《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碼號資源歸國家所有,面對有限的資源,為了提高手機號碼的利用率,一般未辦理停機保號業務且停機超過3個月以上的手機號,或者用戶主動登出的手機號,將被運營商回收並再次利用,由此就造成了二次號的問題。

身處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對於每個用戶來説,手機號碼不僅僅是一串能實現通信功能的數字符號,更是網際網路平臺的通行證,事關身份認證和支付安全的方方面面。根據市場統計,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號碼約50%是二次號,每年新增卡號中,也有20%以上是二次號。由此可見,二次號的問題相當普遍。

二次號問題不僅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導致用戶流失,運營商也深受其害。因為,運營商往往是用戶首要的問責對象。據數據統計,2016年全年,中國聯通二次號碼投訴量達到16855起,平均每月1400起左右。這意味著運營商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來處理糾紛問題,直接影響其正常的經營秩序。

在造成諸多騷擾的情況下,誰來為二次號問題埋單?對於老用戶而言,當其主動放棄原用號碼並被運營商收回後,就喪失和繼續佔有該號碼的合法依據,若不及時清除其在網際網路平臺的用戶綁定資訊,不僅有洩露其個人資訊的風險,還會侵害該號碼新用戶的權益。對於新用戶而言,也存在利用系統漏洞來竊取原用戶的資金或隱私的嫌疑。運營商則主要面臨著用戶知情權和號碼凍結時限這兩個法律問題。

目前,二次號問題已引起了足夠的重視,資源共用是解決該問題的主要方向。2017年5月,工信部旗下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成立了碼號資源共用平臺,該平臺可將回收的碼號資源以及移動網際網路、金融、電信運營商等領域電話號碼的應用資訊進行共用,從而解決困擾各個行業和消費者很久的“二次號碼”“新號段推廣”等難題。有運營商推出了二次號查詢服務。該服務通過對比手機號碼的入網時間和應用的註冊時間,來做出該號碼是否是二次號的結果反饋。

二次號背後存在著巨大的資訊洩露風險。要從根本上解決二次號問題,不僅要依靠政府及運營商在法律及相關政策上的完善,還需要用戶樹立良好的風險防範意識。(周鴻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