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零彩禮”背後的鄉風文明
發佈時間: 2018-03-26 10:51:40 |來源: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我嫁的是愛情,我要的是能陪我一生的愛人”“婚姻應建立在愛情基礎上,金錢買不到真正的幸福”。近日,河南永城王集鎮10對新人集中舉辦“零彩禮”婚禮。儀式上新人代表的發言,道出了愛情與婚姻的真諦,引人思考。
適齡男女,兩情相悅,一堂締約,良緣永結。這種美好如果因天價彩禮而被打碎,多麼可悲可嘆。前不久,一位在安徽六安打工的年輕小夥,就因給不起女友家索要的30萬元彩禮,一時想不開而割腕自殺。現實中,因彩禮問題致貧、返貧的案例,並不鮮見。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也高度關注這一話題,紛紛建言“剷除高價彩禮的生存土壤”“讓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三觀”。
在古代,婚有六禮,其一為納彩。合理的彩禮是一種儀式化交流,有利於情感表達,但天價彩禮則將婚姻明碼標價,容易激起攀比心理,敗壞社會風氣。“將娶婦,先問資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這樣的做法,曾被古人譏為“貪鄙”。男婚女嫁,如果一方盯著彩禮、一方盯著嫁粧,難免違背良俗、扭曲人心。這種物化了的婚姻,也將埋下重重隱患。
應當看到,儘管天價彩禮現象在城鄉都存在,但鄉村無疑是“重災區”。高額的彩禮,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也敗壞著民風民俗。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風文明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要求“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新時代要有新氣象,亟待人們摒棄陳規陋俗,在鄉村弘揚時代新風。
移風易俗殊為不易,更無法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近年來,一些地方紛紛發文限制天價彩禮,但效果不彰。事實證明,單靠一紙禁令,難以改變傳統心理或激活當事人的道德自覺。因此,除了善於激發深蘊于鄉土熟人社會中的道德力量,還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在創新中做好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例如,有的地方為參加“零彩禮”婚禮的新人送去富有含金量的禮包,在就業、創業方面提供支援和幫助,就極具參考意義。
天價彩禮現象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一些人索要高額彩禮,也往往有現實根源。比如,一些地方仍然盛行“嫁女養老”觀念。曾有全國政協委員調查發現,隨著農村生育率下降,“嫁女養老”在抬頭。有的農民缺乏穩定經濟來源,對未來沒有確定感,便把嫁女作為脫離貧困的手段。此外,一些地區適婚年齡人口性別比例失衡,也是導致天價彩禮頻現的重要因素。這些現象背後的問題,提醒有關部門在鄉村推出更有針對性、更全面的政策措施,從扶貧、養老、生育等方面多想辦法、加以引導,從而切實解決難題。
“同心掬得滿庭芳,文明花開滿園春”。家風連著社風,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除舊布新、移風易俗,讓天價彩禮失去市場,讓健康婚俗蔚然成風,鄉風文明必將照亮更多人心。(王石川)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