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個既有意思也有意義的春節
發佈時間: 2018-02-14 14:33:12 |來源:北京青年報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春節就要來了,天空瀰漫著年的味道。對於中國人來説,春節是一個最重要的日子,過好春節是最樸素的嚮往。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新時代的第一個春節,同樣應該有新氣象。讓春節既有意思也有意義,應該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人的一生,不僅應該有意思而且應該有意義。現代社會不排斥對有意思的追求,人生如果沒有意思多沒有趣味,但是,“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如果人生只求有意思,那就走向了形而下。這幾天,人們爭相談論著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饒宗頤先生曾説,“做學問就是求真、求是和求正,做人也是這樣。”先生的一生,就是有意義的一生。
生活需要儀式感。童話《小王子》中,小王子問:“儀式是什麼?”狐狸説:“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在中國人的文化敘事中,春節有著特別意義,是最富有儀式感的日子。“一年之計在於春”,不僅因為春天是打基礎的日子,而且因為春天展現出來的狀態直接影響一年。因此應該追求有意義的春節。
有意思與有意義,並不是對立關係。春節當然要有意思,如果把春節搞得太沉重,那就有違春節本意了。打開過去的記事本,很多人的春節交給了吃喝玩樂。春節應該洋溢著祥和氛圍,走親訪友,聯絡感情,適當吃喝玩樂自無不可。特別是在過去,由於條件有限,一年也只有春節的時候有機會吃喝玩樂。但凡事就怕過猶不及,如果只是追求有意思,那就落于下乘了。
對於春節傳統文化活動,一項有關春節的調查問卷顯示青年竟然比中老年還要感興趣。這或許能夠説明,現在的青年不是不喜歡春節,也不是只想有意思不想有意義,而是我們在發掘和激發春節的魅力上,在形成春節有意義的吸引力上,還做得遠遠不夠。
過一個既有意思也有意義的春節,應該給春節準備一些“文化年貨”。1915年2月13日,國學大師吳宓在日記中寫道:“是日陰曆除夕,校中放假。餐後,攜仲侯遊于琉璃廠各書肆。坐閱至晚,購雜誌數種而歸。”不僅是吳宓,很多大師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即便春節也不閒過。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讀書才能夠成全更好的自己。年前一項調查發現,68.3%受訪者買年貨更注重精神消費。這也提醒我們,利用春節期間難得的時光,多讀幾本書,認真讀幾本大書,走親訪友送幾本好書。
還應該給春節準備一些“文明年貨”。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文明,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不一定有教養。文明是這世上最動人的風景,讓文明素養跟上現代化的腳步,自當從春節做起。我們應該自覺拒絕一些劣習俗,讓“文明過大年”成為新時尚。特別要養成綠色生活方式,讓春節綠意盎然。現在很多城市嚴禁燃放煙花爆竹,一個現代公民應該尋找春節新表達方式,自覺與煙花爆竹揮手不“再見”。對於黨員幹部來説,文明還體現在“廉”上。“廉不廉,看過年”,廉潔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不同的時代,春節主題也不相同。有人考證,我們的先祖從堯舜時代就開始過春節了。進入新時代,應該過一個既有意思也有意義的春節。講意思講文明,有意思有意義,這是一個有“質感”的春節。(毛建國)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