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機上的“形象工程”也應問責

發佈時間: 2018-02-11 14:03:52 |來源:新京報 | 佚名 |責任編輯: 沈曄

 

無論是政府網站還是政務App,其建設、開發都不能是抱著嘗鮮、趕時髦或充政績的心態,不能是對“網際網路+”概念的葉公好龍。

下載了40多款政務軟體,近二分之一都無法正常使用;這些軟體評分普遍偏低,下載用戶也很少,有用戶點評“有本事不要通過單位必須下載”;其中,山東省政務服務軟體頻繁閃退,福州晉安區政務軟體上的資訊點擊一次瀏覽量卻增加10多次;中國軟體測評中心的測評報告直指,超過40%的省部級機構單位的政務軟體存在各種連結失敗、相容性差等問題……

日前,央視以《手機上的“形象工程”》為題,聚焦了大量政務App使用難的現象。耐人尋味的是,記者聯繫山東政務服務軟體的主管部門,涉事工作人員竟回應:這款軟體辦不了事,辦理不行、申報都不行,誰告訴你這款軟體能辦事的?

“誰告訴你這款軟體能辦事的?”的“雷語”,的確有些刺耳和反邏輯——政務App的功用,當然得指向“辦事”,否則要之何用?但這卻道出了很多政務App不堪“大”用的尷尬現實。

事實上,部分政務App Bug一堆、形同雞肋的情形,已非首次曝光。只不過,這次央視的報道,以更多的樣本呈現出了政務App雞肋化的普遍和嚴重。

這麼多政務App,從移動端的便民工程變成手機上的“形象工程”,殊為可惜:本來這些意在搭移動網際網路“快車”,打著“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口號的政務App,承載了政務服務與時俱進的期許,其開發和維護也耗費了不少公帑。如今卻淪為移動版“僵屍網站”,成為擺設式存在,這是對公共投入的浪費,也延宕了公共服務的渠道拓殖機會,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鋻於此,顯然有必要像治理“僵屍網站”那樣,治理手機上的“形象工程”。對各地方、部門而言,無論是政府網站還是政務App,其建設都不能是抱著嘗鮮、趕時髦或充政績的心態,不能是對“網際網路+”概念的葉公好龍,而應該納入政務資訊化工程建設的大盤子中,打造成公共服務的平臺延伸、政府形象的展示窗口。

針對不少政府網站僵屍化的病象,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開展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2016年則以季度抽查通報為抓手開展全國政府網站常態化監管,2017年5月份還首次公佈了不合格政府網站責任單位和人員的問責情況。就在前不久,國辦函〔2018〕12號文還要求,政府網站不合格或整改不到位,將被問責,問責情況按季度統計,每年1月31日前集中公示。

正因為對“僵屍網站”的從嚴治理,包括整合、清理和規範,北京市去年底就提出,到2018年底,在各項服務“提質不減量”的前提下,把全市1042家各類政府網站精簡90%以上,只保留80多家;有些地方官員,如海南儋州市商務局長,還因政府網站“首頁長期未更新”而被立案審查。

對那些雞肋化的政務App,或許也該有系統化整治:對其進行必要的抽查、普查,並跟政府網站那樣納入績效考核;針對那些連區縣一級、基層部門都開工App項目的情況,強化共建意識,該整合則整合。而對於不合格的政務App,該啟動問責的也不應含糊。

總之,不能任由手機上的“形象工程”毀政府形象的情況繼續下去了。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