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航班”:民航搭上“移動網際網路航班”
發佈時間: 2018-01-19 08:57:06 |來源:新京報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WiFi航班”真的來了。根據中國民航局《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作合格審定規則》第五次修訂、《機上攜帶型電子設備(PED)使用評估指南》相關要求,最近幾天,已有兩家航空公司正式向乘客推出機上WiFi服務,也陸續有更多的航空公司宣佈跟進。
這是可以預期的改變。最近幾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飛機上不能用手機的規定,已越來越顯示出其“落後”性。“飛機上到底能不能使用手機”的討論也逐漸轉變為“為何還不能使用”的抱怨。因為,“可以使用”的答案早就明朗化,也不乏國際慣例。之所以遲遲未能改變,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因為管理的口子沒放開。
1月16日,民航局發佈《機上攜帶型電子設備(PED)使用評估指南》,認為開放機上PED使用的條件已基本成熟,第二天,有航空公司便立即宣佈已經制定了有關的“落地細則”,並開通了“WiFi航班”。而一些航空公司新接收的波音777飛機出廠就自帶了WiFi功能。這些都説明,航空公司早就做好了準備,只欠“政策”東風。
好在,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WiFi航班”滿足了乘客早該有的服務需求。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飛機上不能上網、不能使用手機,已成了明顯的服務盲區。網際網路時代,許多領域都在積極考慮“網際網路+”,都想著把網際網路的最新科技與自身優勢相結合。“WiFi航班”來了,民航也可謂是真正搭上了移動網際網路這趟時代航班。
不過,飛機上可以使用手機,能夠連WiFi,並不意味著乘客可以隨意使用。比如,必須是在關閉蜂窩移動網路、開啟飛行模式的情況下才能開機。這牽涉到新的服務水準提升,還需要航空公司與乘客多加磨合。
其實,民航解禁手機,也讓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多了一個市場維度:有WiFi和沒有WiFi,乃至WiFi的速度快慢,勢必將成為乘客選擇航班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換言之,管理部門只負責“放權”,WiFi服務的情況到底怎樣,還得靠各航空公司努力。
允許飛機上使用手機,是航空服務一大進步,也是與時俱進。2016年8月,民航局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修訂徵求意見稿,依然嚴禁在航空器內使用手機或者其他禁止使用的電子設備,並且還提高了最高處罰額度。但時隔一年後,《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作合格審定規則》的修訂就將“禁止使用”轉由各航空公司自行制定管理和使用政策,意味著對飛機上使用手機鬆綁,政策調整速度不可謂不快。
但回望這一政策轉變的歷程,可知管理服務水準本可以做到更好。早在20多年前,科學界就已有明確結論: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電子設備能夠影響航空安全。隨後在2013年,美國等多個國家民航紛紛宣佈對手機解禁。于這樣一種國際趨勢或慣例面前,中國民航解禁手機,其實完全可以更早一點。
2017年,中國航空客運量達4.88億,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場。這種市場地位,決定了無論是在航空服務還是航空管理上,都理當代表世界先進水準。現在飛機上使用手機終於與國際標準看齊了,但航空管理和服務,與國際接軌的步伐,仍需加速。(任然)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