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租賃專用住房 政府要拿出切實行動
發佈時間: 2018-01-16 12:35: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 |責任編輯: 沈曄
要讓住房租賃市場在房地産調控中發揮出應有作用,政府就必須拿出一些讓利意識,對明確作為租賃房的用地提供一些政策優惠,如此才能為壓低房租創造條件。
去年年底,位於上海大虹橋地區的長租公寓“碧家國際社區”開門迎客。這棟有403個房間的15層公寓,開業第一天就簽訂了超過500萬元的租賃合同,直接入住的租客近百人。作為上海建立的第一個長租公寓,碧家國際社區的“開門紅”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長租公寓這種形式確實符合市場需要。
根據相關報道,在碧家國際社區,三四十平方米的一室一廳,每月就要2500元到4000元不等的月租,而周邊同樣面積的民間住宅月租只在2000元左右。顯然,在租賃價格上,這個新建的“只租不售”的小區並沒有顯示出充分的優勢。
誠然,這個小區供出租的住房有豪華的裝修和室外活動場所,配備了各種現代化傢具,租客可以“拎包入住”,對年輕租客有不小的吸引力。而且,碧家國際社區的建設屬於市場行為,開發商有權利根據市場設計合理的價格。
然而,跟純市場行為的租房不同,如果政府希望通過長租公寓解決大城市住房難的問題,價格是一個無可回避的問題。租房的最終目標還是為了生活,政府鼓勵“以租代售”也是為了解決廣大年輕人的居住問題。建立一批豪華公寓給一小部分人享受,不應該成為租賃市場的主流發展方向。非黃金地段的一室一廳就要均價3000多元的月租金,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説都是不小的壓力。況且三四十平方米的一室一廳,對於剛剛結婚的年輕夫婦來説也許已經夠用,可一旦有了小孩,恐怕不得不轉租面積較大的住房,承擔更高昂的租金。
十九大報告提出,在房地産市場上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要實現這個目標,倡導租購並舉,引導一部分住房需求者改變規劃,從原先的購房改為租房,不失為一條可行之道。事實上,民間的房屋租賃市場一直存在,而民間租賃市場之所以沒有解決大城市年輕人的居住問題,主要是因為租賃市場的不規範性——租房讓年輕人感受到一種不穩定感。因此,目前由政府鼓勵建設的租賃專用住房,的確有助於規範租賃市場、提高租賃服務的水準。相應地,建設和維護這些出租房的成本也水漲船高。
如果政府在供地政策上,對租賃專用房和商品房“一視同仁”,收取同樣額度的土地出讓金,自然會使開發商只能以收取高房租來打平成本,租客的住房支出相對於購房,也只不過是從“一次性付款”變成了“零散付款”。受傳統觀念影響的人可能因此轉而購房。因此,要讓住房租賃市場在房地産調控中發揮出應有作用,政府就必須拿出一些讓利意識,對明確作為租賃房的用地提供一些政策優惠,如此才能為壓低房租創造條件。
對政府鼓勵建設的租賃住房減免土地出讓費用,是政府在住房保障工作上負責的體現,其性質類似于原有的廉租房,只是改變了政府財政支援的途徑。但是,它能夠起到的作用卻優於在廉租房上由政府向租戶直接提供租房補貼。當政府鼓勵建設的租賃專用住房租金水準下降時,民間租賃市場的價格自然也會受到影響,這才是長遠之計。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