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只是工具,家長放鬆孩子就放鬆
發佈時間: 2018-01-12 09:53: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家長要多花心思告訴孩子,世界上還有更多更好玩的東西。
手機和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不是對立的
王敏的一兒一女在北京市海澱區上中學,都有手機,但沉迷手機這種事在她家,不存在的。
王敏從來沒想過如何限制孩子玩手機,甚至給孩子準備一部手機,還是她主動提出來的。兩個孩子上初中後,都是自己去上學,從家到學校頗有段距離。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全,就把自己淘汰下來的手機給了孩子。
有了手機,兩個孩子的時間也並沒有被手機分去太多。哥哥從小學編程,妹妹愛好物理,每天放學回家,寫完作業,一個編程一個看書,各忙各的,“有更好玩的事情要幹,就想不起來玩手機”。
“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有了發展自我的願望,有動力為了一個目標去奮鬥,就不會著迷手機。家長不要把手機當成禁忌,越不給反而會有逆反心理。”王敏説。
在王敏家,手機和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是對立的。當孩子錶現出對於電腦、物理的明確興趣,王敏積極鼓勵,上興趣班、打比賽、請私教。孩子得了獎,學習的勁頭更足,更不會把多餘的時間投入在聊天和遊戲中。“當孩子在現實中遇到困難,才會在虛擬世界裏待著。”王敏説。
家長要多花心思告訴孩子,世界上有更多更好玩的東西
可晗的女兒剛剛上小學五年級,在她四年級的時候,可晗把自己淘汰下來的手機給了她。“很多家庭作業老師通過微信佈置,我就讓她自己關注每天的作業是什麼,就不用經我手了。”但可晗定下的規矩是,手機只能在家裏用,只能連WiFi,不買流量。
女兒喜歡畫畫,會下載一些繪圖類App,關注一些微信公眾號,還玩一些小遊戲。相比其他家長擔心孩子太愛玩手機影響學習,可晗最擔心的是孩子的視力。為了保護孩子的眼睛,爸爸甚至主動幫女兒擔負起了“遊戲練級”的重任,遇到好玩的部分再讓女兒過手。直到後來,女兒的興趣已經從這個遊戲轉移了,爸爸還在那兒努力地打。
可晗説:“每個年代都有家長害怕孩子接觸的東西,比如以前的漫畫、電視,現在的手機。其實你把手機當成一個工具就行,你放鬆,孩子就放鬆。而且孩子的自控力需要從小培養,如果你從小不信任她,禁忌有時候反而會成為更可怕的吸引力。”
“家長要多花心思告訴孩子,世界上還有更多更好玩的東西。”現在,玩手機只佔可晗女兒五分之一的娛樂時間甚至更少,她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看書,甚至自己寫“武俠小説”“宮鬥小説”。可晗也經常邀請別的小朋友來家裏玩,同時鼓勵女兒到小朋友家裏去,“小朋友總是更喜歡和‘活人’玩的”。
可晗強調,孩子使用手機需要家長的信任。她剛把手機給女兒時,密碼和指紋都是自己的。也不知過了多久,她發現女兒已經悄悄把密碼換了,還刪除了可晗的指紋。“我大概知道她用手機在做什麼,也沒有要求她把密碼告訴我”。
女兒對手機有什麼期待嗎?可晗笑著説:“她正在等我們淘汰手機,這樣就能給她換一個‘新’的了。”
我知道她在玩手機,可我從不戳破她
劉蕓每晚和老公下樓散步,她知道關到府之後,上初中的女兒有可能利用這個時間玩iPad,但她從不戳破她。
女兒喜歡iPad裏面一些女孩子的小玩意,還跟同學聊聊天,跟興趣班老師微信聯絡。劉蕓有時會勸她,有那工夫不如多讀兩本課外書。但在這個時代,家長不痛不癢的幾句勸説和建議難免蒼白無力,即便這樣,劉蕓也守住底線,絕不為電子産品和孩子發生衝突。
“孩子説:媽媽你不要擔心,我知道什麼時候能玩什麼時候不能玩……那我就相信她。”劉蕓説,“我相信‘相信本身的力量’,即便孩子現在做得不夠好,但你的信任可以促使他慢慢更好。”
其實,劉蕓也知道孩子可能有時候還是控制不住自己,會多玩,但她相信,那是她在學習安排時間,逐漸增強自控能力的一個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做好就行了。我只打算做75分媽媽,又何必要求她做100分孩子。何況,成年人自己對手機的自控能力也不怎麼樣……”
如今,女兒有自己明確的興趣愛好,成績不錯。劉蕓還是希望她能夠把看iPad的時間,分出一些去讀課外書。但她始終明白:想實現這個目標,絕對不能靠禁止或沒收。“兩害相權取其輕。並不是贊同她玩,而是沒有任何現實的獲益,值得我去破壞我們之間的關係。有關係在,作為父母的影響力就在,關係破壞了,一切都得不償失”。(記者蔣肖斌)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