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手機版|桌面下載|郵箱登陸|論壇註冊|站點導航定制
 

許寧寧:企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商機分享者、合作推動者

發佈時間: 2017-12-11 13:43:03   |  來源: 中國網雲南   |   作者:李明   |  責任編輯: 黃俊飛

 

12月8日,第二屆中國-東盟企業家論壇在昆明召開。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在主旨演講時表示,近年來,走進東盟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企業不僅要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東盟友好合作而帶來新商機的分享者,而且也要是“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東盟睦鄰友好的踐行者、推動者。

開幕式現場

中國企業看好東盟商機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是中國—東盟對話合作機制之一。許寧寧指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東盟是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最近一站。今年1—10月,中國與東盟貿易較上年同期增長14.2%,超過同期中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速,在中國前三大貿易夥伴中(歐盟、美國、東盟)增速最快,與東盟十國貿易都是增長,其中與東盟四個國家的貿易增長在20%以上。

許寧寧分析説,近年來,走進東盟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主要因為:一是有合作的區位優勢,目前每週有2700多架次航班往來于中國與東盟國家。二是有良好的合作基礎,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6年來友好關係、經貿合作不斷發展。三是有相互開放的市場,雙方95%的産品貿易關稅是零。四是東盟經濟正呈增長之勢,商機紛呈。五是有便於溝通的華商,東盟地區是在國外華人最集中的地區。六是有共同的合作需要,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相得益彰。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 許寧寧

現在走進東盟的有些中國企業過分高調

許寧寧説,在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日益發展的同時,現在走進東盟的有些中國企業過分高調,這不利於企業在東盟的持續發展,不符合“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原則。過分高調主要表現為: 

——有的企業承諾投資與實際投資極為不符,在沒有做好可行性研究之前,跟對方政府領導人或部長省長誇海口要投資幾億、幾十億,結果最後一分錢沒有投。

——有些中國企業經營者認為有錢了,在東盟投資抱著優越感看人做事,不顧及當地人的思維模式和做事方法,公共場合大聲講話,交談時盛氣淩人。

——有些企業過分張揚,為了表明自己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了廣告自己企業的實力、為了迎合某些地方領導人的需要、為了便於更多的項目籌資,簽協議喜歡宣傳、講排場。其實,有些投資項目更適合只做不説或少説,接受當地有關媒體採訪時更適合讓本企業的當地高管來講。

——有些企業經營者喜歡顯富擺闊,在東盟國家一副大老闆模樣。有位知名企業家到汶萊考察時,表示要捐多少錢給當地兒童福利事業,汶萊新聞也報道了,後來這位企業家一分錢也沒捐。

有些中國企業經營者的不當言行,容易引起那些鼓吹中國威脅論者的口舌、當地個別非政府組織的炒作,當地民眾容易受到當地利益集團或反對勢力的蠱惑,包括在當地報紙和網媒上經常出現的聲音是中國人如何搶了當地人的飯碗,肆意抹黑中國,抹黑中國企業,甚至給一些當地民眾對中國企業經營者印像是:一有錢,二吐痰,三吹牛,四內戰。

在東盟投資發展的中國企業,提倡低調

許寧寧表示,中國企業在東盟需要適當的宣傳,但言行的過分高調,則會引起當地民眾的反感,讓人家增加認為中國企業及其産品來襲的擔心,有損中國形象,必須糾正大國自居、土豪金的心態。

許寧寧談到,中國企業在發展與東盟經貿合作時,需考慮東盟以外經濟體在東盟貿易投資情況及其面臨著競爭,尤其是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企業早于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幾十年,投資規模比中國企業大,經營關係的時間長,與當地一些利益集團有著密切的關係。

許寧寧説,美國、日本、歐盟分別是東盟前三大投資來源地。其中,美國在東盟投資額是中國的三倍。美國—東盟夥伴關係于1977年建立,而中國—東盟夥伴關係于1991年建立。日本更是在東盟“深耕細作”,日企不僅相互配合打“團體戰”,還協助設計東盟有的國家某些經濟領域的“軟體”、為東盟有些國家培訓人才、資助東盟有些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和主流媒體、在有的國家積極培植利益集團。目前歐盟是東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東盟是歐盟第三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中國企業經營者如果高調,則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設障。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東盟有的國家出現的排斥、怨言、指責中國企業的現象,我們中國企業應該首先認真檢討自身,而不要一概歸究為對方的投資環境不好、西方利益集團在背後挑撥。

許寧寧談到,中國企業家必須以睦鄰友好的心態與東盟國家打交道,注意形象,這是夯實中國與東盟國家友好關係的基本要求,也可使得東盟國家部分人對中國崛起不放心少了社會土壤,減少當地某些有民族主義情緒者的刁難。

在東盟的中國企業需要融入當地文化

許寧寧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人文合作是中國-東盟關係中繼政治安全和經貿合作之外的第三大支柱。中國-東盟民心相通及其人文合作,是雙方企業合作發展的重要社會環境和基礎,同時,中國企業家也是中國-東盟民心相通及人文合作的橋梁和紐帶,民心相通及人文合作不僅僅是媒體、教育、文化等機構的事情。

許寧寧談到,走進東盟的中國企業的價值取向、經營理念、發展模式、行為標準、工作方式乃至日常言談舉止,不僅要考慮到本企業自身發展,也要考慮到是否有利於雙方民心相通、對方是否舒適。考慮對方舒適度並不是完全放棄我國企業成功之道,而是在顧及對方舒適度的情況下相互適應。

許寧寧建議,中國企業在走進東盟時,應以誠信經營作為行為準則,遵守法律法規;應入鄉隨俗,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處理好與當地政府、民眾、僱員、主流媒體等方面的關係;應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和環境保護,自覺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參與當地公益事業;應展現並維護中國企業在東盟的文明形象,在構建中國-東盟睦鄰友好關係中發揮積極作用。唯有如此,中國企業才能在東盟國家持續發展。

許寧寧表示,在東盟的中國企業的發展需要融入當地文化。融入當地文化,包括學習語言。現在有些中企委派的經理人抱以“打醬油”的心態,反正過幾年就回國了,沒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思。有些人虛榮心和儀式感很強,喜歡劃一個社交小圈子,搞個頭銜,喜歡沉傾于餐廳歌廳,靜下心來學習語言的時間少之又少。融入當地文化是強調尊重其文化,兼收並蓄,這是站穩腳跟的需要,不尊重其文化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融入當地文化,這不是一個建議,而是必須。

許寧寧強調,企業不僅要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東盟友好合作而帶來新商機的分享者,而且也要是“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東盟友好合作的踐行者、推動者。(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