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商洛—— 庾家河畔的生死情緣

發佈時間: 2016-11-11 16:31:16 |來源: 六安新聞網 | 作者:張少尉 康家佳 |責任編輯: 君君

 

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告別了大別山區的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開始了長征。

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一路播撒革命火種,粉碎敵軍圍剿,建立革命根據地,經歷了許多次激烈的戰鬥,其中1934年12月10日發生的庾家河戰鬥最為壯烈。近日,本報記者隨“重走長征路,尋找六安人”媒體採訪團走進庾家河畔,尋訪紅二十五軍的足跡,聆聽感人的故事……

楊家三代紅軍情

“天上升起大明星,東邊來了徐海東。徐海東,真英雄,率領紅軍鬧長征。徐海東,本領大,嚇跑土豪和惡霸。一針一線不白拿,還把土地分給咱……”在秦嶺深處的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庾家河畔,至今還流傳著與紅二十五軍長征有關的歌謠。

當年紅軍戰鬥過的庾家河小鎮,如今更名為庾嶺鎮,一間古色古香的老屋在鎮上矗立,門頭上懸挂著“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舊址”的牌匾,門上方“永茂春”三個大字遒勁有力。80多年前,這個中藥鋪與紅軍結下了深厚情緣,並一直持續至今。

現年62歲的退休老教師楊青山是這裡的“掌櫃”,小小的楊家藥鋪,已經佈置成紅二十五軍革命歷史展覽室。提起當年爺爺楊春榮與紅二十五軍相識相交的故事,楊青山説,這中間還頗有些戲劇色彩。

1934年12月,紅軍進入庾家河後,看見楊春榮戴皮帽,身著長袍,便被紅軍誤認為是土豪劣紳抓了起來。當紅軍得知他是街上靠行醫為生的“楊大善人”後,政委吳煥先親自為他鬆綁並道歉,楊春榮對紅軍也有了新的認識。

楊青山告訴記者,1934年12月10日上午,鄂豫皖省委和紅二十五軍領導人在“永茂春”藥鋪裏召開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即庾家河會議),研究在鄂豫陜邊界地區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就在大家熱烈討論時,突然傳來了槍聲,隨即庾家河戰鬥在此打響。戰鬥中,軍長程子華和副軍長徐海東先後身負重傷。庾家河戰鬥結束後,楊春榮組織附近鄉鄰幫忙掩埋了紅軍烈士的遺體。

“紅二十五軍在我家的故事,爺爺經常講給晚輩們聽,父親楊文聰在爺爺的熏陶下,義務看護紀念碑、烈士墓長達28年。”楊青山説,受爺爺和父親的影響,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收集資料圖片、自費維護舊址、舉辦長征史展覽。另外,自上世紀80年代起,楊青山開始將紅軍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編寫成歌曲,累計寫出《歌唱咱親人徐海東》等100多首歌曲。

徐海東與周東屏演繹生死之戀

經過小鎮的街道向東走,從不遠處的山腰拾階而上,便來到了昔日庾家河戰鬥前沿陣地的七里蔭嶺脊上。80多年前一場浴血奮戰染紅了這片土地,也留下了一段紅色的記憶。七里蔭嶺脊的無名烈士墓、掩藏于樹叢中的庾家河戰鬥紀念亭以及程子華、徐海東受傷處的紀念碑,向人們訴説著那段革命歷程。

“我爺爺是親歷者,他曾經給我講過:‘那天上午10點多,軍領導正在咱家開會,我突然聽見後山七里蔭嶺方向響起槍聲,緊接著看見程子華他們提著槍從南房出來,帶著人直接就朝山上跑……當時我就意識到出大事了。’從庾家河北行約1公里,就是七里蔭嶺。”楊青山説,戰鬥中副軍長徐海東率領部隊勇猛衝入敵群。激戰中,一顆子彈從徐海東的左眼底下穿過,又從頸後飛出,傷勢嚴重。這時,敵人增援力量相繼趕到,再次發起攻擊。於是,激烈的爭奪戰全線展開,軍長程子華也身負重傷。指戰員在政委吳煥先的指揮下,英勇反擊,殊死奮戰,以刺刀、手榴彈與敵拼殺。經過20多次反覆衝殺,打死打傷敵人300多名,敵軍于黃昏時分退卻逃跑。

也就是在這裡,徐海東結識他的終身伴侶周東屏。

如今,他們的愛情故事被商洛市丹鳳縣委宣傳部文聯幹事王闊,用連環畫的形式展示了出來。“通過走訪調研,我了解到周東屏原名叫周少蘭,是安徽六安人。當時,徐海東由於失血過多,生命垂危。後經醫生搶救,雖然止住了血,可是他的喉頭還被血和痰堵著,呼吸困難。”王闊告訴記者,緊急關頭,站在一旁的女護士周少蘭伏到徐海東的身邊,一口一口地將徐海東喉嚨裏的淤血清除出來。後來,徐海東得救了,周少蘭又四天四夜看護著他。恢復健康的徐海東感激她的照顧,一次交談中,建議她將名字“少蘭”改為“東屏”,即徐海東的保護屏障之意。1935年9月,經過了血與火考驗的這對戰鬥情侶終成眷屬。(記者張少尉 康家佳 岳陽)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