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列抵達大別山 紅歌唱響在金寨

發佈時間: 2016-09-23 16:43:57 |來源: 六安新聞網 | |責任編輯: 沈曄

 

在大別山石窟賞金秋美景,在大別山風情谷探尋三大迷四大怪,在紅軍村憶崢嶸歲月……20日,挺進大別山紅色之旅直達專列抵達安徽六安,老年生活報、青島早報帶領600余名遊客挺進大別山。一幕幕自然奇觀讓遊客們直呼太美,一曲曲紅歌讓大家鬥志昂揚。

  穿上紅軍裝挺進大別山

20日淩晨5時30分,專列抵達六安火車站。火車站廣場上,12輛旅遊大巴一字排開,鑼鼓隊奏起歡快的曲子。團友們在鑼鼓聲和歡迎聲中出站,被熱烈的氣氛帶動,向歡迎的人群揮手致謝。在“紅色”大軍中,有一隻隊伍格外引人矚目,他們是身著紅軍裝、頭戴紅軍帽的漢青合唱團。 “漢青合唱團穿著紅軍裝,如同穿越了時空。 ”團友章泉玲説。 “我經常跟團出遊,可是從來沒有在旅遊目的地受到過這麼隆重的歡迎。 ”團友王先生説。

  億萬年石窟群內唱山歌

秋季的大別山石窟景區,層林盡染美景如畫,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是天然氧吧。景區內有千姿百態的怪石和億萬年形成的石窟群,石窟內更是山清水秀,風光迷人,山色湖光,交相輝映。 “大別山石窟景區是一個完整的地質自然單元,它是由億萬年前的岩石和礦物質在水流侵蝕、風化剝蝕、重力剝塌的塑造下形成,是地質自然博物館。 ”同行導遊介紹説,在抗戰期間,日本人實行“三光政策”,倖存的老百姓逃到了石窟避難,最多時候最大的一處石窟住了上萬人,因此被叫為“萬人窟”。沿著石階爬上 “萬人窟”,如體育場般的石窟讓人驚嘆。石窟內擴音效果很好,不少遊客在石窟內吊起嗓子,袁桂芳夫婦也在石窟內唱起了山歌,引得眾人叫好。

  大別山風情谷聽廬劇

第二站抵達的是素有皖西“三峽人家”美譽的大別山風情谷景區,在這十余平方公里範圍內散落著山澗、裂谷、崖洞、奇石和一座當地群眾祖祖輩輩深信不疑稱為“土葬懸棺”的泥棺。 “這處泥棺位於懸崖峭壁之間的一處洞口,洞口距崖頂和地面均有百餘米高,無路可攀。如此高的絕壁,古人是如何將泥棺安在懸崖峭壁洞之內的至今仍是一個謎。 ”導遊介紹説。

除了欣賞美景之外,遊客還欣賞到了原汁原味的地方戲廬劇。廬劇表演,邊歌邊舞,鄉土氣息濃厚。在湖畔的花戲樓上,兩名演員賣力的表演博得河對岸觀眾的掌聲。 2006年廬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昔日馬道變通途

在大別山腹地有一處著名的革命老區——金寨。此次,李新跟隨“挺進大別山”紅色之旅重回故鄉,一路上他不斷分享金寨和他父親的往事。“1930年父親參加紅軍,1932年10月隨紅四方面軍西征,自此離開了大別山。1953年父親回過一次家鄉,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李新告訴記者,1953年他父親回家探親那年,首先抵達六安,當時六安通往金寨沒有路,當地政府只能給父親安排了一匹快馬,他父親騎了整整一天才回到家鄉。如今從六安到金寨高速只需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

紅軍廣場唱紅歌

金秋,是桂花飄香的時節。作為紅歌《八月桂花遍地開》最先唱起的地方,當地舉辦了第三屆臨水杯桂花節。作為桂花節活動的重頭戲——“挺近大別山紅色之旅青島首發專列宣誓大會”在金寨紅軍廣場舉行。老年生活報李延春朗誦《從大別山走來的將軍》,生動的朗讀流露出對開國將軍的敬仰,讓聽者動容;安徽省委講師團宣講專家廖家同老師向團友們講起《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紅歌背後的故事,詳細的講解讓團友們直呼聽不夠;青島市陽光呂劇團團長王文淑演唱了山東呂劇《紅嫂》選段《我為親人熬雞湯》,吸引了在場團友和當地居民的拍手叫好;老戰友藝術團演唱的《天下相親》和漢青合唱團演唱的《再見了,大別山》,不斷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演出結束後,團友們分批拾階而上,在紀念塔前敬獻花圈,緬懷先烈。參觀完金寨紅軍廣場,紅色之旅紅歌團的眾團員意猶未盡,在廣場上高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將一天的活動推向最高潮。 “老年生活報組織這次大別山專列活動實在太精彩了,我朋友沒報上名真是可惜,據説老年生活報馬上還要組織去萊陽梨潤堂採摘基地採摘新鮮梨,這次大家一定都要去,不要錯過摘梨的最佳時機。 ”團員胡淑琴不忘提醒大家。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