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里茶谷橫空出世 綠色發展六安範本

發佈時間: 2016-09-09 16:10:26 |來源:六安新聞網 | |責任編輯: 沈曄

 

  “良好生態環境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評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調研時指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良好生態環境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是對我們堅持綠色發展戰略的充分肯定。

  孜孜以求,夙興夜寐。早在2011年,市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綠色發展戰略決策,經過兩年的調研考察、精心謀劃,于2013年正式實施綠色發展戰略,以轉變發展方式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了發展添活力、經濟上臺階、群眾得實惠。

  為讓綠色發展有更多實現路徑,探索更多可能性和可操作性,2014年8月,“綠色發展 生態六安”論壇舉行,就發揮生態優勢,探索綠色發展路徑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交流。同年10月,在霍山縣佛子嶺鎮一農戶家召開了“綠色發展跨洲視頻研討會”,並就貧困地區綠色發展發表了《貧困地區綠色發展之六安宣言》。這是六安致力綠色發展在全球範圍內探索的一次成功嘗試。

  2015年9月,第二屆“綠色發展 生態六安”論壇舉行,圍繞精準扶貧與綠色發展的實現路徑進行了研討交流。2016年9月11日,第三屆“綠色發展 生態六安”論壇將如期舉行,論壇將細化前期綠色發展研討成果,圍繞紅色和綠色資源利用,文旅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精準扶貧等方面,開展更加深入和更具針對性的交流探討。

  “面對傳統發展範式帶來的種種危機,人類必須尋找新的可持續發展範式。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必須徹底轉向低物質資源消耗、低碳排放和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從而使全球共用繁榮成為可能。”正如宣言所指出,這些“新”的綠色資源,可以轉化為巨大財富。六安致力於綠色發展的探索和實踐,尋求新的發展模式,跨越貧困地區發展瓶頸,造福于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民,未來將碩果纍纍。

  翻開安徽省的版圖,在美麗的江淮大地,鑲嵌著一顆璀燦的明珠——六安。這裡空氣清新,群山綿延,溪河縱橫,綠意盎然,綠色是她的旋律,生態是她的基調,靚麗是她的容顏。走在1.5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能清晰地感受到青山綠水迸發的無窮活力。

  今年4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六安市金寨縣考察時,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懷著對人民的熱愛、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要求,打好脫貧攻堅戰,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這一要求,讓580萬老區人更加堅定不移致力保護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不斷求證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辯證關係,一路引領綠色發展,書寫生態文明的六安範本……

  山清水秀 多“資”多彩

  六安地處大別山北麓,跨淮河、長江兩大流域,巍巍大別山,滔滔淠史杭,山清水秀,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

  六安佔大別山脈3/4面積,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240多座,擁有大別山第一高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第二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四季風光如畫,千峰競秀,萬舸爭流。這裡的山美,這裡的水更美。世界級特大水利灌溉工程淠史杭,被譽為“水上長城”,上游6大水庫積蓄了70億立方米可直接飲用的優質水源,淠河、史河、杭埠河融會貫通。六大水庫,如六顆明珠,光彩奪目,美艷無限。

  這是一片生態宜居的地方。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7%,南部山區達70%以上。六安是公園之城:中央森林公園、鳳凰河公園、濱河公園、皋城廣場、北塔廣場……成為市民休閒養生之處。六安是靈氣之城,新、老淠河如兩條玉帶,穿城而過。新淠河流向合肥、淮南,解千萬人之渴;老淠河蓄水成湖,月亮島成為運動之都。

  這是一片富饒的地方。六安物産豐富,地下有儲量巨大的鐵礦、鉬、稀土等。地上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綠茶和白鵝是六安的兩大品牌物産。500里六安茶谷,中蒙俄萬里茶道的重要節點,集綠色生態谷、特色産業谷、旅遊養生谷、科技文化谷、扶貧富民谷于一體,光彩奪目;世界綠茶——六安瓜片,馳譽海內外。皖西大白鵝美名遠播,六安羽絨産品暢銷全球,連續主辦了四屆國際羽絨博覽會。

  理念落地 綠色生根

  為了更好地保護美好的生態環境,進而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六安市委、市政府立足實際,加快綠色發展步伐,成立了市綠色發展指導委員會,並成立專門領導組,下設六安茶谷暨淠河生態經濟帶建設、G312工業走廊暨金葉一體化建設、綠色人居城市建設和文化體育旅遊産業發展等4個領導組,強力推動綠色發展工作。印發實施了《六安市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總體規劃》,明確了優化國土空間、保護自然生態、發展生態産業、加強環境污染防治、促進資源節約、營造生態人居、塑造生態文化等7個方面建設任務。制訂出臺了《六安市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等文件,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重點事項和任務分工。積極推進金安區、裕安區、舒城縣、金寨縣、霍山縣等5縣區開展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創建,指導霍山縣、金寨縣開展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繼霍邱縣經開區、葉集經開區之後,今年霍山縣經開區成功入選全國園區迴圈化改造示範區項目,包攬了全省4個園區裏3個。金寨縣現代産業園起步區成功申報省級綠色生態城區示範。霍山縣榮獲“養生宜居縣”榮譽稱號。2015年我市成功爭取列入環保部綠色GDP2.0核算地方試點。

  近年來,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全市綠色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亮點紛呈的有利態勢。我市順利通過省級節水型城市考核驗收,被命名為“安徽省節水型城市”,並榮獲“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市”稱號。順利完成節能減排主要任務,其中“十二五”總量減排、2015年度大氣污染防治、秸稈禁燒等3項環保重點工作獲省環保廳通報表揚。節約集約用地水準不斷提升,金寨縣積極創建國家級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生態建設成效明顯,全市累計創建1個國家級生態縣(霍山縣),兩個省級生態縣(舒城縣、金寨縣),19個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國家級生態村。51個省級生態鄉鎮,96個省級生態村,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總體規劃通過國家林業局評審,據測算全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高達551.45億元。旅遊業加快發展,萬佛湖景區5A創建通過專家評審,霍山縣榮獲國家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市擁有4A級以上景區25家、省級旅遊鄉鎮33個,數量分別居全省第二和第一。現代物流、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霍山、舒城、金寨縣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新增省級創新型企業8家;實現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89.5億元,增長35.3%;科技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四大平臺載體 跨越崛起引擎

  萬物蔥蘢,茶香瀰漫。4月26日至27日,備受社會關注的第五屆中國大別山(六安)山水文化旅遊節、第二屆六安茶谷開茶節、第十六屆六安瓜片茶文化節等活動在我市成功舉行。500里茶谷沿線,賓客雲集、遊人如織,一些國際友人和國內外賓朋在參觀了六安茶谷開茶節系列活動後,對六安茶谷的品牌效益日漸發揮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感慨地説:“這是一次六安500里茶谷與脫貧攻堅有機融合的集中展示,是加快老區跨越崛起的強大綠色引擎。”六安茶谷品牌被中國品質認證中心評價219億元,居全國23個農業園區第二。

  “十二五”期間,六安市委、市政府創新提出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態經濟帶建設,並逐步完善、延伸,形成了以六安中心城區、合六葉工業走廊、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態經濟帶等“一心一廊”、“一谷一帶”四大綠色發展平臺為載體,著力培育裝備製造、綠色食品加工、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資訊、採礦冶金及新材料等6大主導産業,支援發展特色林産業、中藥材以及養殖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動實體市場與網上市場融合發展的格局。

  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全面脫貧致富奔小康是六安既定的發展目標。按照建設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合肥經濟圈副中心城市、長三角城市群節點城市定位,六安加大區域中心城市的建設力度,進一步優化城鎮發展空間佈局和形態。大力開展“六城同創”,將六安建設成為全省優質水資源、大別山轉型發展示範區以及全國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

  G312工業走廊是六安實現東西雙向開放發展的脊梁,是一條核心軸、工業主軸、發展龍脊。通過這條主軸,帶動全市融入合肥經濟圈,承接長三角,同時開拓西向通道,形成首尾呼應、區域聯動的成效。通過推動合六葉工業走廊交通、能源、公共服務等一體化建設,圍繞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機電家電、新能源、木竹加工,打造一批百億元級産業集群。G312工業走廊上現有9大工業園區,按照發展規劃,這條工業走廊將發展成為工業經濟的增長極、綠色工業的示範區、特色産業的集聚區。

  六安茶谷規劃面積約6144平方公里,人口約160萬人。主幹線長約260公里,建設範圍涉及5個縣區、48個鄉鎮、5個水庫的區域。六安茶谷建設圍繞“生態增綠、旅遊添景、農民增收”的發展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品位建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以茶為媒,將茶葉、毛竹、石斛、油茶、有機魚等産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休閒旅遊、文化創意、健康養生融為一體,以重大項目為支撐,建好節點,以點連線,以線帶面,全面推進區域統籌發展。計劃用5-8年時間把“六安茶谷”打造成世界最好的綠茶源産地、大別山國家風景道、大別山湖群國家旅遊區、國家知名品牌示範區、綠色發展試驗區。

  淠河是六安的母親河,大別山豐沛的水量由淠河而入淮。千百年來,沿淠就是六安重要的經濟帶,大別山豐富的物産借淠水舟楫而通四海。淠河經濟帶規劃總面積2657平方公里,建設範圍涉及5個縣區、33個鄉鎮和街道,幹線全長263公里,涉及人口149.6萬人。淠河經濟帶建設堅持水利與交通並行,産業與生態並舉,扶貧與開發並重的要求,將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保護、産業發展融為一體,開展淠河流域治理,打造黃金水系,實現汛期蓄水、常年利用、長期安瀾。並以建設淠河綠色長廊為重點,推進全流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以農副産品基地為依託,發展以綠色“菜籃子”為主導的現代農業;以百里河堤為主幹,推進旅遊文化産業發展,全力打造水害徹底根治、産業高效優質、生態有效保護、景觀舒適優美、群眾增收富裕的500里生態經濟帶。目前,圍繞“一谷一帶”沿線的道路交通、水利設施、環境整治、集鎮建設、景區景點建設和提升,累計實施各類項目170多個,總投資6億元。基本形成了接點成線、聯珠成串的發展格局。沿線群眾增加就業5萬人,農民增收1000多元,鄉村旅遊直接就業人數達兩萬人以上,全市鄉村旅遊接待量為1200多萬人次,鄉村旅遊總收入達20億元以上,助推8萬人脫貧。

  破解資源瓶頸 對接脫貧攻堅

  弘揚紅色精神、致力綠色發展、放飛金色夢想。如今依託六安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物産,越來越多的人從中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路。綠色發展理念是六安幹部群眾的行動自覺。把綠色發展理念嵌入精準扶貧工作,把種好“搖錢樹”、打好特色生態牌、接好産業鏈、發展特色旅遊作為守住青山綠水、實現同步小康的戰略路徑。

  在霍山縣,佛子嶺水庫是建國初期中國自行設計的大型連拱壩水庫,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壩,如今隨著生態旅遊的開發,這裡成為了遊客必到的景點之一。在水庫旁的一戶農家小院中,很多遊客慕名而來。這個竹林裏的農家樂到底特別在哪呢?2014年的10月,以“綠色發展如何促進貧困地區經濟起飛”為主題的綠色發展跨洲視頻連線研討會在霍山縣舉行。胡銳家的小院也正是因為那次會議,在當地小有名氣。佛子嶺水庫的水庫魚在當地很有名,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如今水庫裏的魚定期都會有專業的捕撈隊捕撈,胡銳從捕撈隊買來的魚,仍然寄養在水庫的水域中,客人吃到的才是這原汁原味的水庫魚。水庫裏新鮮的魚蝦再加上山裏的應季食材,地道的農家土菜給農家樂打響了知名度,一到節假日,這裡的農家樂的廚房裏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5大發展理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六安是革命老區、貧困地區,面臨著振興發展、脫貧攻堅、生態保護3大異常艱巨任務。讓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精準扶貧工作全過程,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既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又是推動貧困縣鄉實現永續發展和貧困地區群眾精準脫貧的需要。

  市委、市政府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進一步明確脫貧目標,層層壓實脫貧責任。按照“堅決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確保5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目標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確立了我市前3年每年減少貧困人口13萬人左右,2018年實現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2019年實現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任務。圍繞這一總體目標,細化分解滾動計劃,倒排脫貧時間節點,逐項明確推進措施,確保攻堅任務落到實處。

  發展綠色經濟,不僅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更是貧困地區推進精準扶貧,破解能源資源瓶頸制約,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必然選擇。我市堅持脫貧工作精準發力,脫貧項目精準落地,大力實行幫扶措施到村、到戶、到人、到産業“四到”機制,以産業扶貧為重要抓手,切實加大幫扶力度,重點實施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光伏扶貧工程、電商扶貧工程和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四項工程”。圍繞資源優勢,發展“一村一品”,引導貧困地區擴大高效經濟作物種植,力爭每個有條件的貧困農戶掌握1至2項實用技術,至少參與1項增收項目。開展農技人員結對幫扶,每人包保3-5戶貧困戶,並將貧困地區新型經營主體納入基層農技人員包村聯戶和技術指導服務對象,實施科技項目635項,帶動農戶21萬戶40多萬人發展4000多個産業扶貧項目。據統計,目前全市已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6億元實施産業扶貧項目。大力推廣光伏扶貧,截至6月底,完成戶用建站4432個、村級建站26個,戶均年增收3000元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增收6萬元。創新農産品流通方式,推動農副産品、生産生活資料、鄉村旅遊等産業的快速發展,霍邱縣成功入選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市建成電子商務進農村縣(區)級服務中心8個,在建1個,籌建1個;建成村級服務站點668個,電子商務正在成為推動全市脫貧攻堅的新生力量。為6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申報省級旅遊扶貧重點村,可帶動貧困人口8萬人增收。加大旅遊産業發展資金投入,在省財政下達旅遊産業發展資金546萬的基礎上,市本級投入600萬,支援發展鄉村旅遊,讓更多的貧困人口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