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贊成老人乘車不免票

發佈時間: 2016-06-28 09:59:28 |來源: 京華時報 | 作者:湯嘉琛 |責任編輯: 君君

 

這種福利貨幣化的做法實際上既公平又高效。在推進福利貨幣化的同時,也可以有一些便民利民的配套安排。

從26日開始,上海市不再實行70周歲以上滬籍老年人免費交通制度,原先持有敬老卡的滬籍老年人,乘坐公交和軌道交通線路都需買票或投幣上車。免費交通制度取消後,上海將以貨幣化形式給符合條件的老人發放綜合津貼。有人認為取消免費乘車是在“開倒車”,但這種福利貨幣化的做法實際上既公平又高效。

讓高齡老人免費享受公共服務,是很多城市的通行做法。表面看,這種制度設計符合中國人尊老敬老的傳統,但它事實上降低了公共資源的使用效率,是一項很不經濟的政策。尤其隨著“銀發社會”來臨,原本就供不應求的交通資源會變得更緊張。正因如此,早在幾年前就有不少人呼籲取消老年人免費乘車制度。

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不妨假設一種可以類比的情境:甲單位每年都要補貼很大一筆錢給員工食堂,以便讓員工花一兩塊錢就能吃到不錯的飯菜;乙單位食堂的收費標準與一般餐館相近,但所有員工每月都能領到一筆餐補。哪家單位的安排更合理?答案並不是看上去“福利更好”的甲單位,而是乙單位。

作出上述判斷的第一個原因是,甲單位給前去食堂用餐的員工提供了很直觀的福利,但對那些不去食堂吃飯的員工則明顯不公平。另一個原因則是,當員工們意識到“不去食堂吃飯很虧”,勢必會有很多原本沒有用餐需求的員工也涌向食堂,其結果是食堂排隊時間更長、工作人員更累、單位需要投入的補貼更多。

而乙單位的做法截然相反:每個員工都能領到自己應得的餐補,本身就是一種更公平的福利安排;讓每個員工都能自行決定餐補怎麼花,勢必能提高補貼的使用效率,因為錢是員工自己的;同時,與補貼食堂相比,給員工發餐補是一種便於預估成本、監督成效的做法,能顯著降低管理成本,甚至能有效防範腐敗。

我繞這麼大一個圈,只是想用一種生活化的類比,對不同的福利制度進行對比。厘清這一點,再來審視老年人乘車問題就不難發現,免費往往會製造很多可有可無的需求——比如坐地鐵去買菜,讓公共交通資源的供需關係更加失衡;而採用更經濟的貨幣補貼,則基本能規避這些問題。據報道,上海取消老年人免費交通制度後,很多公交地鐵線路的老年人乘客大幅減少,就是最好的印證。

過去,很多城市都出現過取消老年人免費乘車制度的呼籲,但鮮有城市管理者敢走出這一步,上海的這一步值得點讚。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受到消費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在取消免費乘車制度後,很多老人的活動半徑會顯著減小。這提醒決策者,在推進福利貨幣化的同時,也可以有一些便民利民的配套安排。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