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為何有底氣取消老人免費乘車
發佈時間: 2016-06-28 09:58:18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責任編輯: 君君
時下城市管理的改革決不能單向度推進,而應該是綜合實施的過程。不僅要看到政策實施的正向效果,也要考慮其反向效果。
從6月26日起,上海市停止實行70歲以上老人持“敬老卡”免費乘坐公交車及地鐵。記者實地觀察發現,公交車站及地鐵上的老年乘客明顯減少。據巴士公交二、三公司的48路、49路車隊反映,當天老年乘客比以往下降了八成以上。(《新聞晨報》6月27日)
向70歲以上老人發放免費公交卡,一向被視為城市敬老的重要舉措,廣受“白髮族”的歡迎。不過,隨著城市化速度加快以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城市公交也顯得日漸逼仄、擁擠,老年人與其他人在公交工具上的“讓座”衝突,也時有發生。而每次風波,往往會走向泛道德化討論,不是彌合而是加劇了社會群體間的撕裂感。
此前不乏有人呼籲老年人“錯峰出行”,把高峰時段的公共交通資源讓給年輕人。遺憾的是,這種停留于道德化的倡議沒有多大實際效果。
既然是政策性因素導致公交資源局部緊張,那麼,緩解之道還是要從政策入手。老年人之所以扎堆乘車,儘管有剛性需求,但是免費乘車是一個重要推手。因此,有必要調整政策設計,促使老年人理性出行。事實上,不止一個地方有類似考量,只是囿于強大的道德及輿論壓力,不敢率先施行。
上海市敢做第一個吃螃蟹者,不光是有勇氣,恐怕主要是有底氣。這底氣就來自強大的配套措施,即老年綜合津貼制度。據披露,從今年5月1日起,上海老人按年齡分為五檔享受包括交通等方面的津貼,從75元到600元不等,錢直接打入具有銀行卡功能的“上海市敬老卡”中。基於此,才宣佈停止“敬老卡”免費乘車制度。
從這個意義上講,上海此番不是單純取消政策優惠,而是將優惠換了一種方式,通過真金白銀的“直補”,既消除了老年群體的被剝奪感,又能幫助老年人結合個人情況理性出行。這樣的制度互補,可以説是一種雙贏。一者,老年人不會心生怨懟,既得利益沒有明顯受損,部分出行艱難或出行意願不強的老人,還因此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再者,公共交通工具的擁擠情況也確實有所緩解。
上海的效果如此明顯,那麼,各地會跟進嗎?
不好説。至少從目前看,此舉賴以成功推動的根源在於政府財力的強大支援。據披露,上海市老年綜合津貼制度涉及260萬老年人,預計年財政投入超過45億元。其他城市若眼熱上海,願不願意、能不能拿出這樣一大筆錢,或將是問題的關鍵。而若是沒有配套措施,只是單方面取消老年人免費乘車制度,難免遭遇民意反彈。
上海的做法也表明,時下城市管理的改革決不能單向度推進,而應該是綜合實施的過程。不僅要看到政策實施的正向效果,也要考慮其反向效果。這就要求必須以精細管理的思維,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同時,制度出現的問題,不能依靠道德來解決。而無論如何,政府服務社會民眾的宗旨不能變。這一條,既是底線,也是高壓線。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