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縣:“家庭醫生”真正地走進尋常百姓家

發佈時間: 2016-06-01 17:32:33 |來源: 本站原創 | |責任編輯: 沈曄

 

4月下旬,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到2016年底,城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1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這標誌著“家庭醫生”將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

六安新聞網訊時針指向18時04分,吃晚飯的時候,舒城縣城關鎮舒怡梅河路社區衛生服務站還是滿滿的人,坐在醫生汪新宜對面的是72歲的陳興民,近月來暴瘦5公斤多,只當是累的,好在汪新宜心細,給他做了個B超檢查發現肝佔位,這時汪新宜正給他詳細解釋情況,並幫他聯繫轉診到大醫院。“好在發現早,否則就難治了”,陳興民一臉後怕説道。

汪新宜所在的服務站,醫生、護士共有7人。2014年8月,舒城縣在六安市率先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讓實施主體的醫療衛生機構與以家庭為單位的社區居民簽訂服務協議,免費為居民提供醫療衛生保健服務。汪新宜和他的夥伴7人一起加入這個服務團隊。“自從簽約成為家庭醫生,感覺工作量比平時多了一半”,汪新宜説道。服務內容中一項就是每年為簽約戶免費體檢一次,而春夏之交是一年中體檢最忙的時候。每天早上迎接汪新宜和他的夥伴們的是社區門外的一路長隊,他們都是和這個服務團隊簽約的社區居民。汪新宜説,最多的時候一個早晨接待了200多人,忙得都抽不開身喝一口水。

“沒有簽約前,量個血壓還要給兩元費用,有時候,醫生客氣不收,我又抹不開面,現在簽約了,享受服務變得堂堂正正了”,坐在休息椅上等待諮詢的簽約戶孫長生説。

“最怕大醫院專家問我,哪不舒服,什麼樣的疼,有的沒講清楚,就結束看診了”,在旁邊看診的另一簽約戶也插一句,她説,這裡的家庭醫生就很有辦法、很有耐心,“像在和我們嘮嗑,但又把病症給問出來了”。

“家庭醫生不光是在做服務,還把鬆散的醫患關係連接得更加緊實”,汪新宜坦言,當初加入這個團隊只是響應號召,做得時間長了,他捨不得丟開這份工作啦。“為什麼?”筆者問。“和簽約戶成了熟人、朋友,有了感情,他們依賴我,我也丟不開他們”,汪新宜答。他們團隊服務的對象都是附近1公里內的居民,步行10分鐘就到。“沒事就喜歡串門,找這裡的醫生嘮嘮身體狀況,問問他們健康保健問題”,家住附近的簽約戶汪維奇説,他一天要跑兩趟,早上晨練和傍晚散步都要抽出時間到家庭醫生那打個招呼。

同樣是家庭醫生的周抒霞服務的方式卻是另一番場景。她是龍津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她所在的服務團隊共有兩名全科醫生、兩名護士,服務轄區500多名簽約戶。轄區內的仁和老年公寓是他們最大的服務對象,300多名老人,將近80%的簽約率。周抒霞每天都要到這個老年公寓報到,有時候給老人帶點藥,有時給老人量量血壓。今年82歲的陳奶奶,患有糖尿病足,足跟潰爛嚴重,周抒霞每天都捎上碘伏、酒精、藥物,給老人清洗傷口、上敷料。嚴重的時候,一天都要跑兩三趟。“真沒見過這麼盡心的醫生,比自己的親閨女還親”,陳奶奶吃力地説道。

老年公寓內的老人都親切稱周抒霞為“小周”。“有事找小周”,是這裡的老人常挂在嘴邊的話,“我們現在都相信她,身體不舒服了,第一時間也找她,聽她説,我才放心”,簽約戶胡司英説道。

不花錢,免費提供服務;不舒服了,10分鐘內就能看上病;不能動的,一個電話隨時到府,家庭式醫生服務受到越來越多群眾的點讚。據舒城縣城關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張先志介紹,該縣自2014年8月啟動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以來,截至2015年11月底共簽約3907戶,服務9557人,目前已過萬人。城區內的13個社區全覆蓋,像舒怡梅河路社區衛生服務站這樣的服務團隊共有18個,參與服務的人共有64人。今年還將啟動農村家庭醫生式服務試點工作。

張先志説,看病難、看病貴既是老百姓的“痛”,也是醫療工作者的“羞”,這個老大難的出現,很大原因在小病大治,使得大醫院人滿為患、資源嚴重透支,而小醫院卻門可羅雀,歸根還在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上面。儘管家庭醫生這種新的醫療服務模式,在推行試點中遇到諸如全科醫生不足、服務費用資金緊缺、居民就醫盲從,但作為下沉優質醫療服務和資源的一种醫改方式,無疑被寄予厚望。“我們要發揮出我們家庭醫生自身的優勢,為居民提供主動、連續、綜合、個性化的健康服務,守護好群眾健康最後一步”,張先志説。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