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農耕文化 展現三元風情
發佈時間: 2016-05-20 16:37:47 |來源: 六安新聞網 | |責任編輯: 沈曄
2009年2月20日,本報報道了舒城縣張母橋鎮戴振宇老人身處簡舍著書立説的故事。時隔多年,編者又收到老人之子、作家戴舒生郵來的關於他與父親的文章,行文樸素,字裏行間,老人的風度,以及父愛,一覽無余,逶迤在生活的長卷中,如水一樣浸滿他成長的每一個縫隙。
葉集區三元鎮地處大別山北麓,丘陵地貌,史河干渠貫穿全境,向北延伸與淮河一脈相通,歷史稱之為北下大別山的“驛站”。三元鎮歷史悠久,積澱深厚,素有“是店趕不上三元店,是集比不上葉集”之譽。
為進一步創新鄉村文化,發展休閒農業,服務美麗鄉村建設,不斷釋放生態“紅利”、綠色福利,推動經濟生態多元、內涵發展,5月14日,由葉集區農委、區文化體育局、三元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三元農耕文化節”拉開維幕。
據三元中學盧春世老師介紹,三元農耕文化節是建立在歷年三元廟會基礎上的嶄新節日,而三元廟會起源於覺林寺,覺林寺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年覺林寺周圍有大片廟田,免繳田租供百姓耕種,農曆四月初八,傳説是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的生日,因此,人們紛紛在這天前往覺林寺燒香祭拜和感恩。此外,四月初八也是春種時節,許多商家開始售賣農用器具,小商販也在集鎮中心擺起各種小攤,久而久之就形成傳統,來自全國各地的商販集聚在此,促進了文化交流,繁榮了經濟貿易。
三元文化,農耕之根。盧春世老師説:“‘農耕文化節’採取現代農業文化與傳統廟會文化相結合的方式,其用意、創意和初衷不言而喻。”
上午八點,歡快的鑼鼓如期敲響。
本次文化節內容豐富,非遺文化展演、農耕産品展銷會、開幕式文藝演出、書畫展、民間藝術展、農耕展、農耕文化座談會……通向主會場錦繡家園廣場的大道被人群擠得水泄不通。舞龍、旱船等傳統文藝節目踩街表演結束後,順河社區文藝表演隊的一位大嫂説:“這是我們自己的節日,所以不用通知,鑼鼓一響,自然而然大家就會聚攏過來,新大街上也是人山人海……”
開幕式上,由三元各村(社)、學校、老幹部選送表演的節目精彩紛呈,舞蹈《風調雨順》祝福五穀豐登,民調《薅秧歌》、魔術《和平鴿飛》、黃梅戲對唱《淮海別》、快板《十二月農事》等,為群眾送上了一場文化大餐。
活動現場,11家企業聯合開展“扶貧招聘會”,共達成就業意向20余個。
大道兩邊,木榨香油、獼猴桃、大別山紫米、灃河香米、生態黑雞、吊瓜、黃桃、茶油、武妹蜂蜜、三泉酒、葉集羊肉……三元鎮“一村一品”和多家廠商帶來的特色農産品和農耕産品一溜擺開,吸引嘉賓、遊人駐足,尤其是被列入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的“三元空心掛麵”展點前更是人頭攢動,品嘗五彩麵條、烤羊肉、龍蝦,不亦樂乎。
竹編、柳編、木製品等傳統工藝更是悉數登場,琳瑯滿目。
書畫展展出的作品都是出自本土書畫愛好者之手,民間也有能人巧匠,老人羅本珍在她的展示區裏向眾人介紹她的民間藝術,花白的頭髮不由讓人生出滿心的敬畏。
此外,活動邀請省內外媒體記者參觀釆訪了雙糖農耕文化展館、吊瓜基地、中心村、三元糧油生産基地、龍元稻田養蝦基地、光伏電站、鎮黨建網際網路+平臺等現場近距離體驗,全方位了解。
據葉集區三元鎮黨委書記雷鳴介紹,作為葉集的農業大鎮,三元農耕文化集中且多元,舉辦這樣的活動,主要是喚起人們的鄉愁,把農耕文化繼承下去,發揚光大。鎮政府會議室內,農耕文化座談會如期召開,民俗文化學者、三元民俗研究者、愛好者、區鎮領導20余人濟濟一堂,大家分別就三元農耕文化節如何發揮該鎮人文、生態旅遊資源等,以及推動特色農耕文化産業發展、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促進現代文化創新發展提出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記者 劉斌)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