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養老機構裏雖不愁吃穿 老人仍希望兒女常來看看

發佈時間: 2016-04-15 15:35:11   |  來源: 六安新聞網   |     |  責任編輯: 沈曄

 

《老年法》早已明確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所以説,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離開了家庭環境,往往更需要子女的看望與問候。那麼,法律實施後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數增加了嗎?給老人更多關愛,除了法律約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記者就這些問題,來到了市老年公寓,看看這裡的老人有哪些情感訴求。並且從律師那裏了解到關於“常回家看看”入法之後,有哪些典型案例。

市老年公寓:生活有規律兒女放心

4月12日上午,記者來到六安市老年公寓,這裡的老人在吃過早飯之後,有的在院子裏散步,有的在自己的房間休息,還有些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在房間由護工陪著看電視。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問起他們為什麼入住老年公寓,老人們的回答幾乎一樣——孩子上班忙,高齡老人如果單獨在家住,兒女不放心;身體不好需要護理的,就更需要家庭成員的照顧,可兒女每天在家護理老人也不太現實,所以一些高齡的、需要護理的老人就入住了老年公寓。

六安市老年公寓的辦公室王主任説:“現在生活節奏快,很多人工作壓力大、不少子女想照顧老人卻有心無力,如果有的老人處於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身體狀態,在家護理也不現實,所以一些子女就選擇將老人送到養老機構養老。有的老人身體硬朗,最長的已在市老年公寓住了十幾年。”當記者問起老年人在這裡,他們的子女來探望的次數如何的時候,王主任表示:“如果老人家的子女都在本市工作就來的比較勤,最少也一週來探望一次。特別是那些需要特護的老人,他們的兒女來的就更多了。有的老人子女在外地上班,就會在節假日來探望,一到假期,來這裡的的車子一輛接一輛,都是來接老人回家團聚的。現在‘常回家看看’已經入法了,所以我們更提倡兒女多關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多打電話多探望。”

入住市老年公寓多年的劉奶奶表示,她的女兒們經常來看她,因為有兩位女兒安家在江蘇,不能每週都來看望,不過一到節日,就會回到六安來看她。在本地工作的一位女兒經常來看她。用劉奶奶的話説,孩子們隔三差五來看望我,我在這裡住的很習慣,生活也很規律,所以一般不到節日,我都不回家住,在這兒挺不錯的。

六安市老年公寓的司務長楊小玲説:“老年人肯定希望子女經常來探望,畢竟入住公寓的多是高齡的或者是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這些老人希望經常見到子女。不過,以我們的觀察,老人一方面都能體諒子女工作忙,大多在和子女通電話的時候就説他們住的挺好,讓子女安心工作;另一方面他們的心裏還是盼著子女能常來看望。”

案例:老人精神慰藉需關注

在西安的某養老院,今年71歲的吳奶奶,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和兒子、女兒在一起。吳奶奶上次見他們已是4年前。吳奶奶的兒子在深圳工作,女兒也定居在外省。2007年,吳奶奶的老伴突發腦溢血去世,後來她便跟兒子來到深圳。吳奶奶覺得在深圳居住不習慣,還惦記這她的老朋友們,所以,她在深圳生活兩年後回到西安,住進了養老院。在養老院的日子,吳奶奶覺得非常開心,她本來就性格活潑,喜歡唱唱跳跳,養老院也經常搞一些文娛活動,吳奶奶還成了養老院的“文藝骨幹”。不過,夜深人靜時,吳奶奶特別想孩子們,兒子女兒都有各自的生活,工作也很忙,吳奶奶儘量不給他們添麻煩,但心裏還是希望子女在身邊。

像吳奶奶這樣,很久才能見兒女一面的案例並也不是個例。老人的晚年多希望能經常見到子女,這也是人之常情。殷翔宇律師表示,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問題,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8條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

殷翔宇律師説:“‘常回家看看’的入法,我認為這是社會的進步。僅從道德上來約束,很難保障老人的權益。有了法律條文,老人一旦有需求,便能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畢竟道德代替不了法律,即使父母已經住進了養老院,但是也免除不了子女應當經常看望老人的責任和義務。為了正確的遵守法律,也為了更進一步孝順父母,建議忙碌工作的人們記得經常回家看看自己年邁的父母,多多陪伴他們。”

不僅如此,殷翔宇律師跳開法律的角度,從情理的角度説:“近年來,老年公寓、老人之家備受歡迎,因為這裡飯有人做、衣有人洗、房間有人打掃……一系列的服務讓老人住著舒心,讓子女也可以安心地工作,不用擔心老人們自己在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有的子女把老人‘忘記’在養老機構裏。養老機構雖然可以給老人們提供遮風擋雨的處所,但是不能給他們帶來親情;雖然能夠照顧他們,但是不能給他們兒孫繞膝之樂。不要把父母遺忘在養老院中,多去陪陪他們,不要讓老人覺得心寒。這也是關愛自己的父母,對於父母恩情的一種情感的回報。”(記者李振欣 來源大別山晨刊)

編後:百善孝為先,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孝道。可是,現在很多人不知道該怎樣給父母盡孝。很多人努力創業開創了自己的一片天,過著高品質生活,就認為給父母吃好的、穿好的就是孝;也有的在外拼搏的人生活拮據,一説起回家看望父母就想到車費、禮物等開銷,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看望父母……

是給父母豐盛的物質生活?還是給父母安逸的生活環境?其實,在很多父母心裏,陪伴就是最好的禮物,物質上的豐盛遠比不上兒孫繞膝帶來的情感滿足。年邁的父母並不奢望你們給他們什麼,只是希望兒女能夠常回家看看他們,那些長期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離開了熟悉的居住環境,更需要子女的看望。贍養老人是對父母應盡的義務,是對父母恩情的一種回報,其實老人對物質要求並不高,他們希望子女常去看看,希望時常聽到兒女的問候,可就是這樣最容易滿足的願望,作為子女卻總是以工作忙、應酬多、離家遠等等各種藉口所敷衍。

隨著時間的流逝,父母年歲的增長,兒女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才想去珍惜這份親情已為之晚矣!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