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 六安工業如何提質升級?
發佈時間: 2016-04-13 15:09:26 |來源: 六安新聞網 | |責任編輯: 沈曄
近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六安市“十三五”工業主導産業發展規劃》,該《規劃》深入分析了六安市工業發展現狀和“十三五”形勢,提出了未來五年發展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即堅持工業化核心戰略,堅持科學發展、綠色發展,以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主線,不斷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力爭到2020年,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610億元,年均增長8.5%左右,規上工業企業1300家左右,億元企業500戶左右、十億企業30-40戶、百億企業2-3戶;力爭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産投資27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技術改造投資佔全部工業比重提升至60%左右。
“十二五”我市工業
整體素質明顯改善
記者從市經信委了解到,“十二五”以來,我市工業經濟保持了較快發展態勢,工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了重大進展。至2015年底,全市工業總産值年均增速達17%,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3.5%,工業投資年均增速達15.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年均增長9%。2015年,全市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455億元,佔GDP的40%,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1079戶,其中,産值過億工業企業457戶,10億元企業19戶,50億元以上企業1戶。
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組織實施市重點項目“253工程”,深入推進千億産業培育工程和百億産業培育計劃,打造鐵礦採選及深加工、農副産品深加工2個千億産業和汽車零部件、機電家電、紡織服裝、建材、能源5個百億産業,2014年,七大主導産業實現增加值326.7億元,佔總量的74.1%。2015年,全市工業化率為38.5%,較2010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産業實現增加值89.5億元,增長35.3%。
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依託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4家省級創新型企業、19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到2015年,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108家,發明專利累計授權量達516件。一批技術含量較高的新産品、新技術開發成功,如博微長安岸對艦低空雷達、保威特梭重型劍桿織機、長江電工大型海纜加工設備、恒源機械水工環保設備、應流集團核電級關鍵閥門鑄件、星瑞齒輪雙離合自動變速器(DCT)關鍵零部件等。
産業集聚水準不斷提高。通過著力打造園區承接平臺,全力推動各省級以上開發區及工業集中區發展,我市産業集聚水準明顯提升,“一軸、兩翼、五大金三角”的格局基本形成,工業園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市比重達到68%,各類産業集聚區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涌現出一批特色産業集聚區,以應流集團為核心的鑄造産業,以星瑞齒輪為核心的齒輪産業,以江淮電機為核心的電機産業,以迎駕集團為核心的食品釀造産業,以博微長安為核心的電子設備産業等初具規模。六安開發區·裝備製造、衡山工業園·高新鑄造、霍山開發區·裝備製造、舒城開發區·童車童床等特色工業集中區獲批省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資訊技術深化應用穩步推進。資訊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産過程式控制制、節能減排、企業管理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兩化融合示範區、示範企業建設初見成效,至2015年,我市共培育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1家、省級兩化融合示範區1個、省兩化融合示範企業30家,“數字企業”、“智慧企業”1200戶。在採礦冶金、農産品加工、汽車零部件、輕工紡織等重點行業典型企業中,企業資源計劃(ERP)、研發管理系統(PLM)和供應鏈管理(SCM)應用普及率均達50%以上。
“十三五”緊盯工業“質與量”的同步提升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期,也是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國工業經濟將邁入速度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在面臨著做大總量和提升品質的雙重壓力下,今後五年,我市工業經濟將在“新常態”下尋求平穩較快發展,緊盯質與量的同步提升。
“十三五”時期,我市將繼續堅持工業化核心戰略,堅持科學發展、綠色發展,以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深化“網際網路+”製造,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全面優化技術結構、組織結構、佈局結構和行業結構;把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圓滿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十三五”時期我市工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為,工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繼續加快做大總量,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5%左右,經濟規模進入全省第二梯隊,工業化率達到45%左右,經濟運作的品質和效益明顯提高。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戶左右,建設億元企業500戶左右、十億企業30-40戶、百億企業2-3戶,培育上市公司10家左右。
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做強主導産業,著力提高主導産業集中度,工業主導産業總産值佔工業總産值比重提高到80%以上;建成高端裝備製造、電子資訊、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等若干個百億級的産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工業總産值比重達到18%。面向工業生産的相關服務業發展水準明顯提升。規模經濟行業産業集中度明顯提高,中小企業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逐步建成“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龍頭企業,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的良性企業梯隊。
發展品質明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內部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5%,重點骨幹企業達到2.5%以上,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基地”的孵化體系基本完善。企業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一倍,新産品設計、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明顯增強,主要工業品品質標準達到全省先進水準。
今後五年突出六大主導産業發展
“十三五”期間,我市將進一步優化産業佈局,堅持優化存量和做大增量並舉,重點發展裝備製造、食品工業、新能源、生物、電子資訊、新材料等六大主導産業,著力提高主導産業集中度,提升裝備製造業的首位度。力爭到2020年,六大主導産業佔規模工業比重達到80%以上,裝備製造業比重達25%以上。
在裝備製造産業方面,重點發展核裝備、航空設備等特種高端裝備,以齒輪變速箱為主的汽車零部件以及改裝車、專用車製造,以機器人設計、生産和整合應用為主的智慧製造,電機、輸變電設備,以及新能源客車製造。到2020年産值力爭達700億元。
在食品工業産業方面,以我市豐富優質的農副産品及水資源為基礎,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重點發展糧食精深加工、精製茶、食用油、酒及水飲品、特色農産品加工等,引導企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提升産品附加值,更加注重品質品牌建設。到2020年産值力爭達500億元,打造為國家級綠色食品加工基地。通過引進國內知名食品加工企業和培育壯大本地龍頭企業,在大米加工、茶葉、食用油、白酒、啤酒、水飲品等行業,以“生態、綠色、道地”為招牌,各打造1個全國知名品牌、1家行業龍頭企業。
在新能源産業方面,積極培育壯大新能源産業,打造六安經濟的新增長點。借助金寨縣創建全國首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範縣的契機,大力發展光伏、風能、生物質能、抽水蓄能以及新能源設備製造、智慧電網等新能源産業。到2020年産值力爭達200億元,建設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示範基地和新能源設備製造基地。
在生物産業方面,以石斛、靈芝等特色中藥材資源為重點,全面提升産業化水準,發展中藥材種植、提取、加工為一體的生物醫藥,以及醫療設備、生物健康等生物産業。到2020年産值力爭達150億元。特色中藥材加工。以石斛、靈芝、百合、茯苓等特色中藥材為重點,推進本地精深加工,提升産業化水準。重點發展石斛沖劑、粉劑、膠囊,靈芝含片、飲片、破壁靈芝孢子粉、天麻多糖等産品,積極向食品、化粧品、保健品等領域延伸。構建中藥材基地-地理標誌産品-知名品牌-知名企業的發展格局,將六安市建成石斛、靈芝的國內生産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
在電子資訊産業方面,主動承接發達地區電子資訊産業轉移,積極配套合肥國家級家電、電子基地發展需求,注重區域協作和集聚發展,支援向積體電路、新型平板顯示、智慧家電等産業領域拓展,到2020年産值力爭達350億元,建設成全省重要的電子資訊産業集聚發展基地。重點發展電腦零部件及整機製造等電腦設備;印製電路板、積體電路為主的電子元器件;電光源、節能燈具、LED照明等照明器具;積極開拓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為支撐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相關産品和服務。
在新材料産業方面,重點發展鐵基、鉬基、硅基和磁性材料,構建以鐵基材料、鉬基材料、新型合金、工程塑膠為主的先進結構材料産業鏈,以硅基光伏及玻璃應用、光電子材料、鐵氧體及磁性材料為主的電子功能材料産業鏈,以及新型建材、化工新材料、前沿高端材料等産業。到2020年産值力爭達400億元。科學開發和高效利用霍邱鐵礦、金寨鉬礦資源,積極推進霍邱經濟開發區國家級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工程建設,打造“綠色礦山”和迴圈經濟示範區。加強資源整合,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實現集約集聚發展,延長産業鏈、提升附加值,打造採選-冶煉-鋼鐵加工-金屬製品生産-尾礦綜合利用等産業鏈結構。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