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魚兒變身“清道夫”——霍山縣推進水資源保護側記

發佈時間: 2016-04-12 16:12:01 |來源: 六安新聞網 | |責任編輯: 沈曄

 

“水質好不好,小魚來打分”。近日,霍山縣漁業部門組織人員在東淠河流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6000斤魚苗和千余只龜苗被放流回河中。筆者來到東淠河岸邊的河濱長廊,只見一群群魚兒穿梭在清清的碧波中,歡快地適應著自己的“新家”。

近年來,霍山縣積極開展水資源保護與治理,以鐵腕姿態向水污染“宣戰”,立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軍令狀”,抓實點源、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努力把霍山縣打造成安徽省優質水源地和全國生態文明試點縣。

“以前我們增殖放流活動主要集中在佛子嶺、磨子潭兩大水庫,現在只要是境內有水的地方,我們都有自信能把魚苗養活,這就是我們水資源保護的‘成績單’。”該縣環保局負責人説。

保護水資源,須從源頭抓起,用“最嚴制度”擰緊“水龍頭”,讓“護理”理念落地生根。為進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3月初,該縣專門編制並出臺了《霍山縣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想為指導,以庫區水環境品質和東淠河出境水環境品質達標為核心,分5年、10年、20年等不同時期提出了水環境品質明顯改善、水生態系統逐步恢復的總體工作目標,成為全縣水污染防治工作“軍令狀”和“路線圖”。

站在衡山大橋上,東淠河的美景盡收眼底,青山環繞、綠水長流,似一幅山水畫讓人流連忘返。誰曾想到,就在幾個月前,這裡還是機器轟鳴、黃沙漫漫,這一改變源於該縣正在開展的水環境整治工作。近年來,霍山縣開啟了點源、面源水污染綜合治理,先後關停龍華繅絲、皖西香料等15家污染嚴重企業,投入4000萬元專項基金在全縣建成了200多處微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投資5000多萬元建立了城區垃圾衛生填埋場。就在去年,東淠河治理成果喜人,非法採砂整治效果顯著,橡膠壩蓄水成景引來候鳥築巢安家,該縣還投資4000多萬元完成了南北城河的治理工程,目前,縣污水處理廠二期、集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正在加緊建設中。

“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如何才能調動水資源保護的積極性?唯有實行補償機制,方能破解“生態之困”。近年來,該縣根據東淠河流域環境現狀和污染物分佈特點,認真篩選了一批重點項目,積極申請大別山水環境生態補償資金補助,以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3月31日,大別山水環境生態補償實施工作調度會在霍山縣召開,該縣分管領導在會上對全縣生態補償實施工作開展情況作了詳細介紹。此外,該縣佛子嶺水庫群繼磨子潭、白蓮岩兩大水庫之後成功入圍了國家水質較好湖泊保護名列,目前,該項目已獲得國家專項資金補助2000萬元,省、市大別山水環境生態補償配套資金5564萬元。

要想讓水清成為常態,必須先讓水活起來,真正走出先污染後治理的怪圈。長期以來,在佛子嶺、磨子潭水庫周圍肆意圈佔水面、無序放養魚箱的行為屢禁不止,造成水質污染嚴重,為此,該縣痛下決心,出臺《霍山縣庫區飲用水源保護和周邊環境品質提升工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拿出1.2億元經費開展專項治理,經過集中突擊,共拆除網箱27864隻,實現全縣水體環境明顯提升。

“我們現在不是不養魚,而是放棄污染嚴重的網箱養殖,推行生態健康養殖,讓魚兒從‘污染者’變身成‘清道夫’。”該縣農委負責同志告訴筆者,“我們投放的鯉魚、鯽魚對水裏溶解氧、重金屬的敏感度較高,是水質最直接的‘監測官’。同時,作為雜食性魚類,它們不僅能幫助清除河裏的藻類,還能起到凈化水質、改良水域生態環境的作用。”

今年年初,全縣已先後兩次向河中投放魚苗20余萬尾,為保護魚苗生長,該縣農委也將聯合縣公安局定時開展整治非法捕魚專項行動,一旦發現非法電魚、捕魚、毒魚等行為將追究相應責任。

水清之後,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2月3日,霍山縣與徽熳集團成功簽約,這意味著總投資11.5億元的“大別山礦泉水項目”成功落戶該縣,項目建成後,年産30萬噸以上的優質飲用天然礦泉水將流入市場,大別山區的水資源將得到深度開發和利用。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