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強民富譜新篇
——新安鎮徐渡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側記

發佈時間: 2016-03-18 17:24:05 |來源: 新安鎮 | 作者:張緒梅 |責任編輯: 沈曄

 

 

新安鎮徐渡村位於新安鎮南端,距市區5公里,距新安鎮政府2公里。全村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總人口3724人,耕地面積1509畝,轄21個村民組,設黨支部1個,轄8個黨小組,黨員63人。2015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0128元。

 

2006年之前,徐渡村經濟以農業為支柱,村兩委帶領群眾按照上級“老宅返耕”文件要求,平整土地、改良土壤、興修水利、推廣技術,逐步進行土地改造,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提高群眾收入。2006年之後,徐渡村主導産業由農業向工業、加工業轉變,按照新安鎮黨委政府提出的發展思路,在村兩委牽頭下,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利用開採境內的砂石資源,通過招商引資先後啟動成立3家砂石開採站,增加村集體收入35萬多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零的狀態,全村生活水準由溫飽向小康水準發展。

 

摸清家底,築牢發展基礎。

堅持問題導向,摸清家底,打破阻礙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壁壘,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對集體“三資”進行徹底清查,全面摸清全村集體“三資”存量、種類和分佈狀況,堅持實事求是,妥善處理發展難題。一是盤活閒置資産抓發展。對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林地、房屋、校舍等資源,採取多種方式予以盤活。或對外招標承包、租賃,獲得租金收入;或作為股份與其他社會資本嫁接,興辦經濟實體。二是改善投資環境促增收。通過改善投資環境,吸引企業、社會資金和外來資金投入到村投資辦廠,大力發展二、三産業。讓農民進廠做工一年四季有收入、村集體一年到頭有積蓄。

依託優勢,做大經濟實體。

徐渡村兩委深挖現有優勢,加大資源開發力度,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砂石作為徐渡村的一項主要礦産資源,曾一度是通過零星開採來滿足本村村民蓋房自用,沒有實現很好的經濟效益。隨著六安市城市西擴戰略的實施,徐渡村區位優勢日漸凸顯,建設發展任務與日俱增,徐渡村抓住這一機遇,發揮資源優勢,在淠河邊規劃出了1000多畝的採砂場,通過票據返還,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為了發展特色農業,鼓勵村級班子充分挖掘農村優勢資源,培育主導産業,在農民增收、産業增效的過程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03年,在村“兩委”牽頭下,引領群眾種植無公害蔬菜,至今,徐渡村無公害蔬菜種植已經達到600畝,部分能人大戶的經驗十分豐富,並很好地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

統籌資源,突破發展瓶頸。

通過加大統籌力度,提高發展能力,整合項目資金,保障了集體經濟全面發展取得成效。一是著眼人才統籌,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堅持把選好人、用好人作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前提條件,建立“鄉土人才庫”,培育一支帶富能力強、戰鬥力強的“領頭雁”隊伍,以大戶帶動貧困戶,發揮示範效應,開拓脫貧致富路。二是著眼項目統籌,突破經濟發展瓶頸。2012年隨著六安市重點工程淠河左岸治理項目的實施,砂石嚴禁開採,村兩委積極調整發展思路,2012年與李廣兵合作,成立徐渡村門窗廠,投入5萬元,之後每年分成2萬元。2012年入股六安市帕拉蒙輕紡貿易有限公司,2014年分成8萬元。2014年徐渡村支部書記吳慶好和鎮黨委書記劉國安等一行到蘇州招商引資,通過實地考查,做工作,于2015年成功引回東騰鞋業入住鎮工業集中區,先後徐渡村共投入35萬元,預計2016年分成12萬元。

加強監督,增強發展後勁。

村民富了,村集體積累多了,如何管好、用好集體資金成為村民的焦點。村“兩委”班子嚴格按照鎮黨委、政府的有關規定、制度,對農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全部公開上墻,實施村級“陽光議事會”制度,對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收支活動實行民主監督和管理,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民主管理,認真落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和“一事一議”制度,實行民主決策,強化民主監督。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整個過程透明公開,充分發揮黨員和農民的主體作用、監督作用。為保障村民理財權益,村級財務狀況定期公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近幾年村裏還先後投資建設了鄉村道路、農田水利、學校教室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增強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後勁。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