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推動山城騰飛新引擎
發佈時間: 2015-12-23 16:12:58 |來源: 六安新聞網 | |責任編輯: 沈曄
“不要小看這一支燈管,這可是我們獲得全省‘江淮杯’工業設計大獎的産品喲!我們研發中心通過電路小型化和改進結構散熱技術,將原先的15cm長的燈管電源縮短為3cm,電源利用效率從85%提高到93%,光效從60流明提高到100流明,使用壽命也從熒光燈管的8000小時延長到20000-35000小時,絕對是目前民用最經濟、最環保的光源。”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李運鶴拿起一根新型LED家用燈管介紹説。
智慧財産權支撐創新發展
今年39歲的李運鶴就是土生土長的霍山縣人,2000年進入世林燈泡廠。十幾年的時光,李運鶴從一名一線製造工人已經成長為集團技術中心的研發骨幹,他也見證了廠子從一家只能生産白熾燈泡的鄉鎮企業到生産熒光燈、節能燈,再到能研發生産最新型LED光源的全省規模企業的華麗轉身。
作為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型民營企業,2015年,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依託企業自有的綠色照明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加強與高校院所的産學研合作,著力開展“LED照明産品研製及産業化”項目,共申請8項國家發明專利,認定高新技術産品5個,項目投産以來已實現産品産值4000萬元,銷售收入3600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近年來,霍山縣全縣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5件,一大批優質專利就地轉化並實現産業化,縣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為全縣發展調轉促提供了強勁的智慧財産權支撐。在近日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公佈的2015年國家智慧財産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評分名單中,霍山縣位列全省第一。
政策給力助推成果轉化
霍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智慧財産權工作,每年設立800萬元的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制訂了一系列扶持獎勵政策,及時對企業科技創新予以資助和獎勵,極大地調動了企業投入創新的積極性,全縣企業通過不斷開展研發創新活動,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智慧財産權。今年1-10月,全縣共申請專利772件,其中發明專利254件,獲得授權460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9件,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均位居全市首位。
目前,全縣擁有國家智慧財産權優勢企業1家,省級智慧財産權優勢企業兩家,市智慧財産權優勢企業8家,省智慧財産權管理規範企業試點兩家。該縣通過積極引導鼓勵企業建立系統、規範的智慧財産權管理體系,努力提高智慧財産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水準,在全縣20多家企業開展了專利提質試點,注重專利轉化,提升智慧財産權運用能力。
“霍山縣的專利成果轉化率在90%以上,一方面因為霍山通過這麼多年堅持工業強縣戰略,有了良好的工業基礎和主導産業,企業的自主創新動力和自我升級活力都很大;另一方面,眾多産業工人和深入生産一線的科研人員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都有一種自發的創新意識,‘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在霍山並不只是一句口號而已。”該縣科技與智慧財産權局局長彭宗懷自豪地説。
外引內培重視人才儲備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該縣一貫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急需人才採取積極引進戰略,努力做好産學研合作和創新服務兩個平臺,著力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縣內百分之七八十的企業都與相關科研院所密切對接,迎駕、應流、龍華和世林等規模企業都設有自己的博士工作站。政府各部門配合默契地為企業引進人才大開綠燈,搞好服務,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有了人才就有了科技,有了核心競爭力。截至2015年,該縣已經發展有效高新技術企業30家,位列全市第一。
霍山本土企業都有著一種重視人才,發奮勵志的企業精神,在內部人才的自我培養上,都是不遺餘力、傾力投入。迎駕集團與國內多所高校建立了人才代培機制。早在2002年,應流集團就戰略性地創辦了自己的職工大學,源源不斷地為企業培養高品質、本土化科研和專項技術人才。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通過幾十年的外引內培和創新發展,安徽迎駕集團已經連續18年成為全市第一納稅大戶。原先只能鑄造一些粗黑重生鐵鑄件的應流鑄造廠,如今也發展成為享譽國內外機械行業,能生産航空發動機機閘、核一級主泵葉輪、深海鑽採工具等高精尖零部件的知名上市企業。
“五小”競賽激發萬眾創新
24歲的吳文雅,是霍山龍鑫金屬製品有限公司一名普通技術員,為解決合金成品的導電性、導熱性、耐腐蝕性不強和氣孔度偏高等問題,她帶領公司技術研發小組,艱苦摸索,大膽創新,嘗試在鋁合金熔煉中摻加鎂元素,經過反覆試驗,終於成功突破了這一技術難題。在今年全縣第二屆青年“五小”科技創新競賽中,吳文雅以“摻雜鎂元素的鋁合金熔煉方法研究及應用”的國家發明專利項目,一舉奪得競賽一等獎。
2013以來,該縣團縣委與縣經信委、縣科技局、縣科協聯合舉辦了兩屆全縣青年“五小”(小發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科技創新競賽活動,組織動員35周歲以下的企事業單位青年職工,圍繞企業改革、産業結構調整、提高産品品質、改造舊設備、節約能源及原材料、促進安全生産、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自主開展科技創新。
兩屆競賽活動,共收到300余人上報的各類科技成果500余項,共評出21項優秀科技成果,縣政府拿出專項基金給予獎勵,在全縣科技大會上予以表彰,獲獎人員列入縣級科技創新後備人才梯隊,由企業和科技局重點跟蹤培養。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