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托起致富夢——黑石渡鎮朱家畈村“石斛富民”側記
發佈時間: 2015-12-09 14:27:48 |來源: 皖西日報 | |責任編輯: 沈曄
如今,步入霍山縣黑石渡鎮朱家畈村,一條條寬敞的道路,一幢幢嶄新的樓房,一排排整齊的大棚,一簇簇蔥綠的石斛,構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仿佛置身人間仙境,讓人留戀忘返。
朱家畈村按照“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思路,經過近兩年“生態為先、石斛富民”工程的深入實施,石斛資源優勢不斷轉化為産業優勢、發展優勢,真金白銀讓斛農斛商嘗到了甜頭,激發出做大做強石斛産業的信心和熱情。2014年當地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過萬元,達到11558元,其中石斛效益佔半壁江山。
築巢引鳳,打造“千畝石斛基地”。美好鄉村建設啟動以來,該村立足實際,把石斛産業作為綠色先鋒、黃金産業來定位。多年前當地藥農就摸索出石斛栽植經驗,但一家一戶、小打小鬧,一直形成不了氣候。為擺脫這一困境,朱家畈村提出打造“千畝石斛基地”的構想,以資源招商為主抓手,通過宣傳推介和政策扶持,成功引進安徽聖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農”字企業,先後投資2億多元,建成千畝GAP石斛基地、石斛遊園、石斛展示中心,形成集石斛展示、品嘗、體驗、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體,引發石斛種植熱。廣建基地,為加快石斛産業發展,該村對個人創業、家庭種植給予優先扶持。同步實施“二次開發”工程,爭取土地整理項目投入資金110多萬元,對田地山場進行“二次開發”,清除雜木、平整田地、開挖溝渠、搭建大棚,實現“林成行、田成方、渠相連、棚整齊”,為石斛規模化發展夯實了基礎。同時,成立多家石斛農民專業合作社,把一家一戶的土地流轉到一起,建基地建大棚。目前,當地石斛企業與農戶簽定千余份租用合同,集中連片流轉農田、山場林地近2000畝。
精準發力,石斛産業不斷升溫。針對前幾年石斛銷售市場存在魚目混珠、以次充好、競爭無序等問題,自2012年起,當地積極引導石斛企業申請原産地保護,走品牌化戰略路子,先後註冊成立安徽聖農等20多家石斛企業和合作社,培育了九仙尊、寶信園、草之靈等近20個知名商標。通過培育自主品牌,加大對外宣傳,石斛産品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提升了品牌競爭力。開發多元産品,在充分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積極引導石斛企業與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動産品多元化開發,走産銷研一體化的新路子。目前,已經成功開發出楓鬥、膠囊、浸膏等保健品,石斛酒、石斛花茶等飲用品,石斛山藥、石斛燒雞等特色菜係,同時製作石斛盆景,滿足了各類消費群體的需求,進一步拓寬了石斛産品的銷售渠道。當地還充分利用佛子嶺水庫、六萬寨等景區開發品牌效應,以石斛為主體,主打生態牌,發展獨具特色鄉村旅遊業。以朱家畈石斛遊園、展示中心為核心,將釣魚臺茶谷驛站和千畝石斛體驗休閒觀光中心連成一體,並在沿線兩側集中連片培育桑園1200畝、茶園300畝、油菜和紅花草各200畝,實現遊樂休閒設施、現代農業基地與當地山水景觀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共同繪製出美麗恬靜的田園風光畫卷。今年“五一”、“十一”等長假期間慕名而來的觀光客達到4萬人次,農民直接受益近20萬元。
興業富民,助力美好鄉村建設。隨著石斛産業不斷壯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日漸顯現。村民收入有了新途徑,石斛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流轉村民土地1200多畝,按照當年糧食畝産值計價支付土地租金。同時就近安排近100名村民在石斛基地打工,年支付工資近200萬元,實現了“門口就業領雙薪”,石斛基地成了農民手裏“金飯碗”。同時,村裏為石斛企業協調土地和調處矛盾每年可收到服務費3萬元,另外村集體35畝土地出租收入2.8萬元,加上空置公房外租的1.5萬元,2014年村級集體收入突破7萬元,創歷史最高。該村還從集體經濟中拿出費用,用於遊園廣場、農民文化樂園及周邊道路等公共場所的管理和保潔,購置籃球架、乒乓球臺和腰鼓、嗩吶等文體用具,豐富文化書屋和計生幸福驛站等,努力打造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村。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