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養母虐童事件拷問反家暴干預機制

發佈時間: 2015-04-07 15:15:58   |  來源: 四川文明網   |   作者:李冰潔   |  責任編輯: 君君

 

5日,現代快報報道了南京江北一小學二年級的男生童童(化名),因沒完成養母佈置的課外作業,而遭到養母毆打、導致全身多處皮膚受傷的事件。目前,童童的養母李某某,因涉嫌故意傷害,已被高新警方刑拘,童童被親生父母帶回老家撫養。(4月6日《現代快報》)

養母虐童事件,是一個偶然因素發現的。童童被虐待的第二天,恰逢值日。童童因為腳痛無法值日,向老師請假。細心的老師早在去年就發現有遭家暴的嫌疑,“最初以為是偶發情況,沒好多説。”(4月5日《新京報》),這次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詢問童童為何腳痛,才揭開童童被虐的事實。如果不是這種偶然因素,童童被虐待的問題恐怕還一時發現不了。

童童被養母虐待,暴露反家暴太滯後。首先,人們的思想意識當中仍然殘存在著很濃的“家事”觀念,“外人”不便插手干預,所以,不少人看到家長打(虐待)兒童,往往作壁上觀,認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權利,甚至認為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會允許他人干涉。正因為這種思想認識比較普遍,很多人默認家長懲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家長虐待孩子,也只是圍觀,或者只是當作“路過的”,不出面或極少出面干涉。

其次,有的人家教觀念暴力。有的人認為“孩子不打不成人”。“虎爸”“虎媽”的教育理念就是主張“暴力”,不論是硬暴力,還是軟暴力,常常是“虎爸”“虎媽”教育孩子的“必殺技”,通常只要認為對孩子成才有好處,凡能用得上的“武器”,一律用上,也不管孩子的身體和身心健康是否承受得了。只要“棍棒底下出孝子”有市場,孩子遭家暴也就不可避免,甚至成了家常便飯。

再者,社區反家暴機制缺失。當下社區還沒有建立反家暴干預機制,社區幹部沒有領受反家暴的工作任務,加之受“教育孩子是家事”的思想觀念影響,面對社區的家暴現象和問題,社區幹部當然會睜只眼閉只眼,因為干涉別人家事會惹人發脾氣,得罪人事小,以後遇到其他工作要居民配合支援就會遇到抵抗等麻煩,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最後,反家暴沒有納入義務教育,學校沒有開展反家暴教育,孩子不知道自己可以免於遭受家暴傷害的合法權利。同時,孩子也不知道其遭受家暴以後找誰投訴、搬誰作救星。因此,面對家暴行為,孩子除了哭以外,只能逆來順受。如果在學校進行了反家暴教育,讓孩子明白家長哪些行為屬於家暴,主動起來“反抗”,並投訴給相關部門,而相關部門則及時出面干預,家長才會有所畏懼和收斂。

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且受法律保護,非依法不能擅自闖入,這本身給反家暴帶來了極大難度,如果不大張旗鼓的宣傳反家暴,使之家喻戶曉,反家暴的觀念不能深入人心,且沒有專門的反家暴干預機制,遭受家暴的孩子不能及時投訴,外界不能及時介入干預,對家暴行為只是零敲碎打,反家暴往往是一句空話,孩子被虐待就比較常見。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