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母被刑拘不是“虐童案”的終點
發佈時間: 2015-04-07 15:00:36 | 來源: 城市晚報 | | 責任編輯: 君君
4日,一組男童被虐打的照片在網上瘋傳。照片顯示,一名男童背部、手臂、腿上佈滿了傷痕,像是被鞭子抽過,腳也高高腫起。網友還配文字説明,男童于6歲被收養,父母為南京某區人。5日,南京市公安局發佈“警方通報”,稱涉嫌暴打男童的養母李某已被刑拘。(今日本報a11版)
男童被虐照片在網上公佈以後,立馬引發了軒然大波,眾聲沸騰。尤其是養父母一個是記者,一個是律師的高知身份,卻做出如此蝎蛇心腸的事情,更是激起了網友公眾極大的憤慨。現在,涉嫌直接虐童的養母已被當地警方刑事拘留,等待她的必將是法律的嚴懲,但在我看來,養母被刑拘並非是“虐童案”的終點,要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這名男童被養父母虐待毆打的事情,最終是被學校老師發現並報案的,這就引出了第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虐童或家暴行為,並且採取措施予以制止。實際上,這名男童已不是第一次遭遇家暴了,他的身上時常帶著各種傷痕去上學,但卻遲遲沒引起外界的注意,自然也就沒人阻止,最終導致今天這種悲慘的結局。反過來説,如果我們能夠早點發現發生在這名男孩身上家暴行為的蛛絲馬跡,那麼就能早點制止,也就早點避免孩子受到後面更多更大的傷害。
家暴行為多數都是在家庭內部發生,所以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但只要我們多加留意,總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除了受害人臉上、身上的傷痕、傷口之外,他們遭受家暴之後的情緒,也必然會受到影響。對未成年人來説,同學、老師或是學校其他工作人員,是最易發現孩子遭遇家暴的,所以學校的領導、老師以及同樣是未成年人的同學,都應該有一種“預警意識”,那就是當發現自己的學生、同學身上出現傷痕,情緒出現變化時,要多注意,多留心,多關心。而這種“預警意識”,顯然應該通過平時對家暴行為的了解和認識,對反家暴的教育和引導來獲得。
除了學校和同學,當地的居委會、婦聯以及接診受害人的醫療機構,也同樣應該具備這種“預警意識”,發現異常之後多問幾句為什麼並根據情況及時報警救助。畢竟越早發現身邊的人遭遇了家暴,那麼也就越可能幫助他早日脫離家暴,獲得保護。當然了,除了對身邊家暴行為的及時及早發現,針對南京市虐童案的發生,還要從根本上反思當前的未成年人收養制度。不但要在家暴行為被認定之後根據情況及時解除或變更養父母的監護權,而且在收養行為發生之前,就做好各項預防工作,比如嚴格對收養人的資格認定,對有家暴前科者堅決説不,進一步提高收養門檻等等。(苑廣闊)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