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母親以偷挽留兒子過年:莫用名利衡量人生

發佈時間: 2015-02-12 16:39:23   |  來源: 現代金報   |   作者:馮海寧   |  責任編輯: 君君

 

近日,陜西銅川市公安局印臺分局東坡派出所“破獲”了一起有些離奇的“盜竊案”:母親“偷了”兒子的錢,還把他的身份證及去外地的火車票藏了起來,而目的就是想留兒子在家過年。兒子小王表示,“能理解母親的行為,決定陪母親過完年再外出打工。”(2月11日《華商報》)

即將過年,春節本該是親人團聚的時候,然而這則真實故事的主人公卻要外出打工,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不得而知,但此舉令人費解。不過,這個真實故事發生了戲劇性變化,即母親沒有讓兒子的外出打工的想法得逞,而是通過“偷”的方式感化了兒子,兒子最終決定陪母親過年。

看到這則新聞,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被感動了—被一位母親以“偷”的方式挽留兒子過年的舉止所感動。在一些兒女的眼裏,打工賺錢似乎比陪母親過年更重要,但在母親的眼裏卻恰恰相反,自己陪孩子過年比一切都重要,即我們往往忽視了母親的感受,而是按照自己有些自私的想法行事。

在這則新聞的跟帖中,很多網友在感慨這位母親舉止的同時,也聯想到了自己的母親,認為自己沒有多陪母親過年,很對不住母親;還有網友遺憾地表示,自己想陪母親過年已經沒有機會,因為母親已經去世。可見,這則新聞的價值已經超越了一般性社會新聞,對很多人起到一種教育作用。

我想,這會促使我們從兩個角度思考親情。一個角度是,假如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是否還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在年前去外地打工,或者説,是否願意讓孩子與自己分隔兩地各自過年?恐怕99%的父母都希望和自己孩子一起過年,剩餘1%的父母恐怕是無奈地讓孩子別回家過年。

在平時,由於周圍有朋友、同事、同學,或許我們根本體會不到什麼叫“孤獨”和“失落”。但在緊張的春運中,在其他家庭團圓喜慶的時候,如果我們與父母分隔兩地,顯然,最能體會孤獨滋味的是父母,而不是我們。因此,回不回家過年,或者陪不陪父母過年,先換位思考再做決定。

另一個角度是,站在兒女的角度看問題。作為兒女,我們不能陪母親過年或許有道不盡説不完的無奈和苦衷,比如説,混得不好、掙錢太少、車票難買等原因影響了我們對父母的陪伴,但是,我們想過沒有,我們還能陪父母過幾個春節,或許明年春節陪父母過年的機會都沒有了。

在我看來,子女與父母最大的不同是,子女有時在用金錢、名利來衡量自己的人生,決定人生的很多細節,而父母往往在用自己對孩子的愛來衡量自己的人生。從這個角度而言,作為子女的我們,有必要反思自己是否是合格的子女—是否合格的最基本的一個判斷標準是,我們是否暫時放下其他,真正用心去陪伴父母。

希望這則新聞所詮釋的平凡的母愛與親情,能夠感化更多國人。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