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偷兒子火車票”帶來多重啟示
發佈時間: 2015-02-12 16:36:04 | 來源: 光明網 | | 責任編輯: 君君
近日,陜西省銅川市公安局印臺分局東坡派出所“破獲”了一起有些離奇的“盜竊案”:母親“偷了”兒子的錢,還把他的身份證及去外地的火車票藏了起來,而目的就是想留兒子在家過年。“能理解母親的行為,決定陪母親過完年再外出打工。”小王10日説,他已退了車票,留在家裏和母親一起過年。(2月11日《華商報》)
母親偷了兒子的火車票和錢財,只為留兒子在家過年,這樣看似荒誕的一幕,卻真實地上演了。這樣的情節,不是小説卻勝似小説。這些年,一些父母為了留子女在家過年,的確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花錢買兒子時間的,有騙孩子説自己生病的……類似的新聞頻見報端,最終的結果也往往如公眾所願—子女能夠體諒父母的做法,決定陪老人一起過年。但是,對類似事件的審視,卻不能止於此,因為此事帶來了多重啟示。
一則,這表明老年人喜歡家人團圓,希望共用天倫之樂,希望得到子女精神上的關懷。客觀而言,這樣的要求,其實並不高。但在一個流通的社會,在城鄉二元結構下,年輕人出外打拼,導致老年人與年輕人聚少離多。此外,年輕人由於種種壓力,“常回家看看”往往成為一種奢望,那所謂的精神關懷,自然也成為紙上畫餅。此時,每一名子女,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用盡可能的時間與精力去和家人團聚。
二則,這也説明,我們的企業與社會也應作出一定的改變。對企業而言,這些年,已經有不少企業打出“親情牌”,如子女教育金、父母紅包等,但這樣的企業並不多,當下,不奢求所有企業都如活雷鋒一般,但希望所有的企業都能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並盡可能給員工創造休息休假的機會。就社會而言,仍需摒棄勢利的評價觀,不少年輕人不願回家,僅僅是因為“混得不好”,所以“沒臉回家”,這樣畸形的社會價值觀,的確有待糾偏。
三則,除此之外,政府部門也應積極作為。眾所週知,“探親假”目前已經出臺34年,但能休“探親假”的單位,似乎寥寥無幾,對於一般員工而言,對探親假更是聞所未聞,自然也不敢想。對此,早有專家呼籲,落實探親假,才能實現“常回家看看”,遺憾的是,類似的聲音總是石沉大海。可以説,承歡膝下是很多老年人最為樸素的期待,推進這樣的公共福利,必然離不開制度的保障與政策的護航。
對“母親偷兒子火車票留其在家過年”一事而言,其不僅是簡單的親情倫理命題,更是複雜的社會命題。這名母親的行為,或許極端了點;但這名母親的想法,不過是“天下父母心”的一種縮影。至於這背後的心酸與無奈,其實完全可以想像。然而,要保障天下父母這樣的樸素權利,不能僅靠父母們去爭取,更應該靠社會福祉的推進,讓每一個人都能有尊嚴地常回家看看。至於“母親偷兒子火車票留其在家過年”一般的悲情敘事,還是少點為妙。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