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票退改簽新辦法:切勿盲目唱衰退新政
發佈時間: 2014-12-02 15:08:32 | 來源: 人民網 | | 責任編輯: 君君
根據鐵道部門新政,從今日起,火車票預售期將由目前的20天逐步延長至60天。為配合新政出臺,昨日鐵路總公司發佈了延長預售期後的退改簽新辦法:自12月3日起,對開車前15天以上退票的,不收取退票費;開車前48小時以上,可改簽預售期內的任意車次;開車前48小時以內,可改簽從辦理改簽之時至票面日期當日24:00之間的其他車次;開車之後,仍可改簽當日其他車次,但不能改簽當日以後的車次。
理論上講,完善退改簽規則並延長火車票預售期,能使鐵道部門進一步提前預知旅客流動情況,有利於運力的統籌調配,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對購票者而言,讓能提前確定自己行程的人先買到票,讓提前取消行程的人免費或者優惠退票,體現了公平性。
不過,這次購票改革的成果還需要時間來證明。“開車前15天以上退票不收取退票費”,相比此前收取5%退票費的退票規則,對提前退票的民眾來説雖然是一個好消息,但“退票收費”的政策本意是應對惡意囤票的行為,“零成本”的退票對於威懾和抑制“倒票囤票”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於預售期的延長和免費退票的出現,退票和改簽的手續壓力無疑會加大,春運中格外脆弱的購票系統能否持續正常運轉,代售點囤票、違規收費等違規行為能否禁絕,都需要配套細節的跟進。
長久以來,鐵道部門是被“拍磚”最多的部門,比如這次改革,因為提前很久買票會增加退票的可能性,讓許多民眾以“為了多收退票費”來揣度火車票預售時間延長的新政。實際上,飛機票可以提前一年預訂,機票緊俏的時候退票費達到票價的50%甚至更高,也沒有見到如此大面積的牟利質疑。
針對退改簽新政的質疑,與鐵道部門長期無法得到社會認同的原因高度重疊。一方面,鐵路總公司的身份定位仍然曖昧。在鐵道部改制前,鐵路系統具有經營性和公益性雙重性質,一分為二後,經營性的部分向市場經濟靠攏,但同領域尚不存在市場競爭。在沒有競爭壓力的情況下,鐵路總公司作為唯一擁有鐵路營運權的企業,考慮民眾的利益多還是考慮自己的利益多?仍舊令人擔憂。而這種擔憂,甚至一定程度地消解了鐵道部改制的目的和意義。另一方面,從國人最為關心的春運問題來看,春運期間鐵路有限的運力與民眾季節爆發性回鄉需求之間的矛盾會長期存在,這意味著無論用怎樣的手段提升購票公平,仍舊有一部分民眾買不到票。這兩者,又都一時無法化解。
應當説,政企分離後,作為國有企業的鐵路總公司應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也必須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我們欣慰地看到,這次購票改革的細節完整,鐵道部門願意公開回應質疑,是其現代企業服務意識的初步展現。然而,在客觀認識政策的有限性,每項政策無法全面估計所有群體、所有要求的同時,鐵路總公司的尷尬裏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即一個“去行政化”但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且決策關乎民生的國有企業,該如何兼顧實現現代企業法人自治,與保障公共利益間的平衡。讓民眾在這類企業決策中有更大的發言權,還是期待企業在一次次政策反饋中完成服務品質的自我提升,這種自我提升的壓力和動力又來自於哪,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探討。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