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票點滴改進總嫌少

發佈時間: 2014-12-02 14:55:3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李曉亮   |  責任編輯: 君君

 

讓民眾看不清鐵路部門戴著的到底是“為民服務”還是“與民爭利”的面具。既然享受壟斷紅利,就該多讓利多便民,多在服務上想轍,退票費的點滴進步,要獲首肯,路還很長。

收入總是嫌少,進步總是嫌小。這是人之天性。當然,有時不是人們故意苛求,而是按理説有些進步,本能“一步到位”的。但我們卻總是不得不一次次看著它要麼如學步蹣跚的嬰孩,或嬌軀羸弱的女流,蓮步碎移,甚至一進三退,急得你抓耳撓腮,卻又幹著急使不上勁,徒喚奈何。

在用腳投票的純市場領域,顧客都如上帝般尊崇,所以能讓民眾如此沮喪無力的,自然説的是影響億萬民眾的公共生活領域裏,某些超出純市場行為之外的公共政策或準公共行為。比如,倏忽又到年底,年關將至,每年以春運為節點的國民大遷徙運動,在大眾輿論範疇的一個保留項目,就是“全民話春運”,特別是熱議每年的鐵路春運政策。

今年也不例外。而且,在還未正式進入春運時間,今年早早地就有倆議題被“吵熱”。一是為了緩解線上線下集中搶購的集中擁堵壓力,今年鐵路部門首次將車票預售期提升至六十天。妄圖以此來倡導“理性購票,錯峰出行”的搶票理念,分導分流壓力,免得12306網站或電話售票網路,在高峰期又是“逢搶必癱”,招惹民怨。

但在硬體實際運力和軟體鐵路服務沒有根本提升的情況下,只是在預售期上做文章,無異於小修小補,小打小鬧,甚至是“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的遊戲,並不能完全緩解民眾焦慮,反會引來新質疑——誰又不是未卜先知大羅金仙,倆月後的事兒誰能今日定?

所以,舊傷未愈,又添新愁。這波質疑自然就推導出昨日涌現出的新的熱議焦點——“鐵路總公司:火車開車前15天退票將無退票費”。(11月30日中新社)你看,民意還是被傾聽的。鐵總也是見招拆招,昨日放這一招,正是回應此前民眾對“後事難料,先搶佔票,60天預售期是否為收取退票費的變相斂財”的詰問和質疑。

不得不説,鐵總此舉,就以往的“退票規則”而言,還算是良心之舉:你不是沒安全感,提前六十天,先搶先佔了嗎?那臨行前半月,總比倆月好確定一些了吧?那時若能定行止,提前退票,則對你而言完全免費,若是網購,更是不需排隊,點點滑鼠,網上輕鬆搞定;對更需要的乘客而言,則也可查詢到最新餘票資訊,作出更切合出行需求的最佳購票選擇;而對鐵路部門而言,則也收穫好評,贏得民心。

可謂一舉三得。而此次退票方面的改進,還是有已購票的,在其他列車有餘票時,可改簽其他車次;而開車前48小時以上,可改簽預售期內任意車次;48小時以內,可改簽從辦理改簽之時至票面日期當日24:00之間的其他車次;開車之後,旅客仍可改簽當日其他車次。

這幾點很人性化的小“改革”舉措,之所以要特意點出來。是因為在火車票退票問題上,點滴進步,都來之不易。但這個“難與易”其實是人為設定,本該如開頭所説,一步到位,徹底便民的。

但從這些年火車票上“以退為進”的點滴進步,系統回顧可知,短期徹底取消,或仍讓人感覺太樂觀,雖然我們很想讓鐵路部門給我們這個驚喜。不怪民眾在相關鐵路政策調整方面,疑慮頗多,因為僅以退票費為例,它進進退退,一波三折,就讓人摸不著頭腦:1997年有20%退票費制度;前幾年鐵道部剛其降到5%。而時隔一年,馬上又用“梯度引導”的理由將其漲回20%。

梯度收費雖有其制度善意,但回漲幅度卻抵消了好評。而之前,還有“鐵道部:明起普通列車乘客遲到車票作廢”的規定。甚至普通列車和動車區別對待,普通車遲到作廢,動車改簽則不受時限。讓人只能想到往高票價車引導的人為設置的政策障礙。

正是這些進進退退,波折起伏的退票設計,讓民眾看不清鐵路部門戴著的到底是“為民服務”還是“與民爭利”的面具。既然享受壟斷紅利,就該多讓利多便民,多在服務上想轍,退票費的點滴進步,要獲首肯,路還很長。比如法律人關於取消退票收費等吁求多少年都沒獲得有力制度跟進。正是大環境的問題,讓小政策的點滴改進受到很多複雜評判因素的干擾,而不會那麼就事論事般純粹。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