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詐騙,誰在精神失望

發佈時間: 2014-11-04 11:25:29   |  來源: 長沙晚報   |   作者:文峰   |  責任編輯: 君君

 

11月3日下午,成都高新法院再次開庭審理汶川抗震“小英雄”雷楚年詐騙案。據悉,雷楚年被成都一所重點高中免試錄取,卻經常蹺課打牌,月花銷萬元以上。由於“名聲在外”,雷楚軍吹噓有“關係”,以幫人當空姐、進重點中學、買駕照等為名,詐騙包括女友在內的21人共46萬元。

汶川地震之後,很多人漸漸遺忘悲痛,開始了新的生活。新,從字眼來看,原本該給人以希望,可是有些“新”卻給人以驚訝。比如,雷楚年從英雄到囚犯,林浩從英雄到輟學明星,這些都已引起輿論熱議。而在這場熱議漩渦裏,失望、罵聲、反思是關鍵詞。

其實,早在六年前,就有不少理性的人為“小英雄”們擔憂。但由於當時掌聲過於熱烈,褒揚的分貝遠遠大於提醒的分貝,所以人們並未在意。直到今天,“詐騙犯雷楚年”成為熱詞,才知道整個過程可謂一語成讖。對此,很多人在精神上有些失望。

就事論事地説,雷楚年並不是仲永,所以我們不必傷仲永。如果把這當成一個家庭教育失敗的案例,其實並沒多少解剖價值,相比終將入獄的主人公,塑造者和圍觀者可能更具解剖價值。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塑造一個個光環籠罩的榜樣,可他一有瑕疵,很多人又會條件反射式地失望。在官場,這種現象更為嚴重。比如,一天前,某官員在當地還是以勤廉幹吏出鏡,一天后卻又在央視變成違法亂紀者,姚木根就是典型。這在提示我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社會當然需要榜樣,但榜樣不該是一個高大全的人,而該是一種具體的行為。

當然,社會也不該排斥童星,但孩子顯然不是一個高大全式的人物,他們還難以應對“英雄”這個殊榮,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事實。而今,有人説是社會毀了“小英雄”,有人説是幾個家長毀了幾個孩子,依筆者看,倒不如説,一開始我們的認知判斷就有些錯位。

如果反思六年前的我們,即可知,被一種行為感動,應該給予掌聲,但如果掌聲太過熱烈,反而不妥。鼓掌是因為認同,是因為發現彼此差距,但它只是一個儀式,最重要的是要自發學習和行動,感動不如行動。如果我們只是一直渴望英雄出現,那麼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會如荒誕派戲劇《等待戈多》。

要知道,這個世界並不存在簡單的壞或者極端的好,本就不存在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只存在做好事的人和做壞事的人。我記得名人白岩松也説自己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邊是墜落一邊在升騰”。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接受法拉奇採訪的時候,談及自己的對錯,更是認為能夠對半開就不錯了。

雷楚年本該只是一個人名,而不該成為什麼名人,可地震之後,他成了“小英雄”,成了名人中的名人。但是,一個誤入歧途的孩子,終究只是孩子。他背後可能有幾個追逐利益的人,也可能有一群鼓掌過於熱烈的人,他們渴望找到精神寄託,但有寄託之後又無法超脫。揆諸現實,很多人被名利駕馭,又有多少人在駕馭名利?從這個角度看,誰又能站在失色的“小英雄”面前做起道德聖徒?

我想起伽利略説過的一句話:需要英雄的國家才不幸。從十幾年前號召“向小英雄賴寧學習”到如今的禁止組織學生參加搶險,這一變化反映了我國對待“少年英雄”的觀念在進步。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取消對少年“英雄式”的榮譽評比是可以考慮的,這與樹立榜樣並不衝突。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