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加分政策不可如此功利

發佈時間: 2014-09-25 11:14:34   |  來源: 京華時報   |   作者:郝洪   |  責任編輯: 君君

 

“獻血加分”和“買房加分”政策的本質一樣,沒有好壞高低之分,都是以破壞社會公平為代價,都是對社會法治和道德體系的摧殘。

“無償獻血在4000毫升至8000毫升者,其直系子女參加中考可獲得1至3分不等的加分”——看過浙江省浦江縣關於“獻血加分”政策的新聞,對其他諸如計劃生育與入學掛鉤、父母房屋拆遷與工作掛鉤一類的地方“土政策”,大都能一笑而過了。

笑過之後便是悲涼。民眾將公共政策設計、制定的權力賦予他們,他們就這樣拍拍腦袋,想出如此匪夷所思的政策來麼?這讓人想起5年前福建永安市同樣是“拍腦袋”的中考加分“土政策”:凡是2007年9月1日至2009年6月1日期間在永安城區購房,總金額達25萬元以上的購房戶,其子女中考可加10分,並且免收學費,擇校費減半。

有人會説,和“買房加分”相比,“獻血加分”起點還是公平的,畢竟不是人人都有錢,可是人人都有血啊。真是這樣嗎?按規定,每個人每年最多能無償獻血800毫升,這意味著要連續獻5年,孩子才能加1分,連續獻上10年,才能加3分,不知道會有多少家長會為這1分去“血拼”。即便想拼,恐怕也不是誰都有身體本錢可以拼的。

還有人辯解,“獻血加分”至少出發點是好的吧?是的,相較“買房加分”,前者是要拯救“血荒”,後者是為了拯救房地産;前者是為了地方民生和病患生命,後者是為了地方GDP和官員政績,拯救生命是不是比拯救房地産高尚些?很遺憾,結論並非如此,因為,缺了程式正義,就不可能有結果正義。“獻血加分”和“買房加分”政策的本質一樣,沒有好壞高低之分,都是以破壞社會公平為代價,都是對社會法治和道德體系的摧殘。

從小學到中學,十一二歲的少年,正是茁壯成長的年紀,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規則構建、道德培養的重要時期,是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方面,家庭引導、學校教育固然必要,社會環境的影響卻尤其不可忽視。有研究表明,環境與教育的影響比例是8:2,當我們社會虛弱到需要用“中考加分”一類去換取愛心,我們如何向年輕一代解釋公平有序,如何教會他們懂得愛與善良?

無良政策之下,社會如何有序?今年7月曝光的福建省閩侯縣上街鎮“高考加分抵徵地款”即是如此。從2002年起,福州開始興建大學城,上街鎮幾乎全部農用地被徵用,分到村民手中的徵地補償不足萬元,當地出了“土政策”,失地農民家庭考生報考福州大學城內高校,享受降20分錄取的政策。結果,政策如果持續,教育公平規則一潰千里;政策叫停,失地農民失去保障,被畸形利益交換壓制的徵地風波又將泛起。

回到浙江“獻血加分”事件上來,當地政府如果真是從民生角度出發,當反思這一政策的制定思路,任何基於功利性、簡單利益交換的方式制定的公共政策,它所營造的必然是一個越來越功利的社會。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