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刪古詩,我們到底該爭議什麼

發佈時間: 2014-08-27 13:37:12   |  來源: 揚子晚報網   |   作者:楊燕明   |  責任編輯: 君君

 

近日,記者對比上海市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時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8月26日《新聞晨報》)。

這些年,關於教材的任何修訂,都會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會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如教材修訂增加了周傑倫的歌曲,教材修訂刪除了魯迅的文章……這些都引發了不同程度的爭議。可以説,就教材修訂而言,刪除一些文章為孩子減負,有人則會説不能刪除深刻;不刪除一些文章的話,有人又會説教材一成不變,不妥。教材增添一些流行元素,有人稱有媚俗的嫌疑,不好;教材繼續堅持傳統,又會有人稱教材修訂要與時俱進。

其實教材的修訂,無論是向左行還是向右行,都不可能令所有人滿意。這看起來很奇怪,但也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畢竟,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所站的立場不同,他們的觀點也會千差萬別。畢竟,這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是拒絕“一言堂”的,那對教材修訂有不同的聲音,便不是教材修訂止步不前的理由。

這次上海一年級的語文新課本,將全部古詩刪除,再次引發爭議,這説明教材修訂的確是“眾口難調”的。就此次教材修訂而言,支援者和反對者的意見,都有自己的道理,是很難達成共識的,也是很難調解的,因為這不是一個對與錯的問題,而是一個理念的問題。甚至可以説,這是不同的人對傳統文化傳承的不同態度,有人認為傳承應該從娃娃抓起,先“填鴨”,再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但有人則堅持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理解是最好的導師、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而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要讓他們對古詩培養起一定的興趣,有點勉為其難了。

可以説,對於不同的人對待傳統文化——古詩的不同態度,在現實之中的確是沒有定論的,只能尋求最大公約數。就如今上海市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全部古詩而言,我們不妨寬容待之。我倒覺得,此次教材修訂的爭議讓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浮出了水面:對待傳統文化,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傳承?對教材的爭議不妨擱置,但這個問題的討論,還是繼續進行下去為好。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