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逆向換碗”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發佈時間: 2014-08-26 15:09:46   |  來源: 燕趙晚報   |   作者:張渤寧   |  責任編輯: 君君

 

在北京北新橋地鐵站附近,有一家僅12平方米的廈門月亮蝦餅小店。這是由1989年出生的劉雨周、楊亞致和1990年出生的楊越淇在2013年冬天辭職創辦的。劉雨周和楊越淇曾在國企工作,楊亞致則在國企、外企都工作過。他們想要“趁年輕,攢一些不一樣的經歷”。“不後悔,我感覺自己獨立了,這段生活足以紀念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歲月以及不曾逝去的夢想。”(8月25日《中國青年報》)

從條件優越的國企、外企辭職經營蝦餅小店,實在是放下金碗端瓷碗。創業一年中,他們遭遇了被騙錢和“有關部門”鬥智鬥勇、兄弟吵架、生意慘澹等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這種強烈落差,確實給人以“換碗失敗”之感。

然而,他們失去了穩定與安逸,卻收穫了激情與活力;曾經受騙、虧本,卻也收穫了經驗、智慧;也曾徬徨苦悶,畢竟苦盡甘來,最終使自己的小店在密密麻麻的同行中佔據一席之地。甚至包括女朋友,因工作變動而失去的,卻也因創業而迎來了新的。他們不但在生活的得失上“收支平衡”,在生命價值的衡量上他們也贏得更多:趁年輕有所作為,這是很多年輕人曾經的夢想,但很多人只是想想作罷,或淺嘗輒止知難而退,而他們,敢於追逐拼搏,不但開闊了視野及境界,隨著小店經營向好,他們的夢想及人生也開出明艷的花!

從世俗眼光看,三個瞎折騰的年輕人是“不作不會死”。從個體生命價值看,他們的生命是加厚且更具含金量。在舉國公務員熱的偏執社會氛圍中,以及青年過早安享人生的非正常習慣的語境下,對於社會乃至國家,三個年輕人的“換碗”更具有激勵價值。

首先,“換碗”不帶有職業貴賤的勢利權衡,而是一種人生理想與追求的外在折射。國企外企個體都是職業,本無高低,更不必人云亦云盲目從眾。不必認為白領、金領就高人一等,不必把職業和地位簡單對應,關鍵在於自己是否真正愛好適應這個行業,並且樂意付出努力和辛勤勞動。愛自己選擇的飯碗並甘願付出,我們的人生便是快樂幸福的,我們的生命也就具有價值。“換碗”折射的價值觀念轉變,是社會發展的可喜趨勢,也是一種更具理性的生活態度和職業選擇。

其次,青年不戀安逸,熱愛拼搏,這是社會活力的源泉,也是國家的希望。“死在家裏的大床上,還是死在大海的風浪中?”一樣的“死”價值卻不同,個體價值觀塑造的社會前途與希望也因此不同。如果一個國家的青年只是對光鮮舒適的工作和生活趨之若鶩,固然這實屬人性,這樣的社會氛圍和社會發展方向卻註定有遠憂。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