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綠化樹“緣何引來如此多貓膩?
發佈時間: 2014-08-21 12:41:26 | 來源: 新華網 | | 責任編輯: 君君
奢侈綠化背後隱藏的貓膩
一棵“超級銀杏”,出廠價幾千元,落地價卻達5萬元,鉅額差價去哪了?動輒花上千萬找知名公司進行綠化設計,其實就是幾個剛畢業的學生參照以往案例稍加改動,鉅額設計費背後有哪些貓膩?(新華網8月19日)
“23米的路邊綠化,種6棵喬木已然嫌擠,規劃圖紙卻要求種下27棵樹;綠化本可以用幾百元一棵的楊樹,政府卻要求從南方引進胸徑40釐米上下的‘超級銀杏’,出廠成本就幾千元,長途跋涉後,落地價1棵樹5萬元”。綠化工作如此不計成本,不顧常識,表面上看,是某些地方官員為追求“政績”而好大喜功,折射出了鋪張浪費的作風和急功近利的心態。但實際上,鉅資裝點城市“門面”背後隱藏的巨大利益才是讓他們“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真正動因。近3年來,有超過20宗林業園林系統官員腐敗案,其中不乏多宗窩案,落馬官員數十人。在官商勾結之下,領導吃招標設計“大頭”,下屬吃承包“小頭”,中層幹部則“下吃上送”,構成環環相扣的腐敗鏈條,級別從普通科員到廳局級。這其中,施工招標和苗木採購是兩大“腐點”。
其實,我國在綠化工程施工招標方面有嚴格的流程,對施工單位也有諸多限制和要求。為何部分官員可以用“趕工期時間緊”一類的藉口,輕鬆繞過招標程式,讓內定好的施工單位成功中標?是誰給了這些官員“特事特辦”的權力?監管部門為何對此視而不見?我國在園林綠化工程相關採購方面也早有嚴格規定,為何部分地方政府還敢斥鉅資,幹出“南樹北種”的荒唐事?審計工作是否做到位了?
“權力未經監督,必然會滋生腐敗。”在每一起貪腐案背後,我們幾乎總能找到監管層面上存在的漏洞。在工程立項前,應邀請專家對項目必要性進行論證,各級人大要對項目立項進行討論和表決,特別是要對項目涉及到的工程預算進行詳細審議;在項目招投標過程中,應嚴格遵守流程,紀檢部門全程監督嚴防行政干預,並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確保招標結果公平公正;工程進行期間,應委託有資質的工程監理單位全程監控,確保施工流程規範、品質過關、手續齊全;在最後的驗收環節,應組織審計機關和監理單位對資金使用情況和工程品質進行全面評估。只要將園林綠化工程從立項到項目招標直至監理驗收的全過程都置於嚴密的監督之下,並向全社會公開,就一定能杜絕“綠化腐敗”案的發生。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