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監管無力時 拒吃也是一種“私力懲罰”
發佈時間: 2014-07-23 15:09:47 | 來源: 羊城晚報 | | 責任編輯: 沈曄
上海福喜公司大量採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被曝光後,人們很快從驚訝、憤怒轉為爭議責任歸屬問題。在責任承擔者中,少不了源頭企業上海福喜公司,對供貨檢查不嚴的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下家,以及監管不力的食品安檢部門,卻很少有人提及消費者的自身責任。
消費者是受害者,這是人們在責任清點中忽略他們的主要原因。但當你看到下面的報道時,也許就會産生另一種看法:
記者在北京甘家口大廈附近的麥當勞和肯德基餐廳發現,兩家餐廳的點餐臺前依然排著隊,前來用餐的顧客絡繹不絕,空位所剩無幾。麥當勞餐廳中,因涉及過期原料在上海被下架的麥樂雞赫然在售。雷先生表示,對過期原料事件有所了解,但如今食品安全問題普遍,麥當勞至少比小餐館讓人放心。“而且現在麥當勞正處在風口浪尖,食品品質反而更有保障。”在記者隨機走訪的北京多家肯德基、麥當勞門店,中午用餐高峰期,均未出現明顯的人流減少,生意並沒有受到大影響。
從報道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我們的消費者很難找到真正的放心店,洋快餐店儘管剛被曝光使用過期變質原料,但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它們還是比其他餐飲店更讓人放心。我們食品安全環境的真實狀況決定了人們的認知和評價,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兌過的蜜糖比水甜”,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退而求其次。這就是我們消費者的可憐之處。
但洋快餐店對供應商和原材料沒有履行必要的檢查責任,也理應得到應有的懲罰和抵制。你不能因為有人殺人,就據此認為傷人者就該得到原諒。對那些把關不嚴使消費者遭受傷害和損失的商家,消費者不但不索賠,還排著隊繼續捧他們的場,這只能讓那些商家看到你軟弱可欺,從而助長他們不負責任的行為。
人是環境的産物,企業也不例外。有報道説,福喜的母公司是美國的百年企業,在其他80多個國家,都找不到大量採用過期變質食用原料的記錄;同樣在其他國家,麥當勞肯德基們對食材的檢查也格外勤勉。可是這些名企和洋餐飲店到了中國就開始變臉了。
據統計,在過去5年裏,在華洋快餐店已經曝出至少17起食品安全事件,有6起與供貨品質問題有關。但洋快餐巨頭並未吸取教訓,從源頭和終端上加強抽檢,使食品品質問題屢屢發生。
在美國,售賣過期食品最高可判10年監禁;在法國,門店被發現使用過期食品要關門;在德國,肇事者將被罰到破産;在南韓,製造和售賣不安全食品的,10年內禁營業……我國法律儘管也有相關懲罰條款,但對犯事者,尤其是犯事外企卻很少動真格。
由此可見,食品安全的總開關掌握在監管和司法部門的手裏。食品安全失控,舉報投訴艱難,告狀索賠不易,這些部門都負有主要責任。但這並不意味著消費者可以消極旁觀。維護食品安全需要合力。公權力缺位時,私力自保就更為必要了。抵制問題商家是消費者的權利,可以形成一種軟法律和軟制裁。拒吃也是一種“判決”,群起拒吃更是一種“經濟嚴刑”,當問題商家門可羅雀時,他們才會有真切的痛感。
然而正當媒體曝光洋快餐食材問題時,消費者卻以繼續光顧來撫慰問題快餐店,這就無法不令人想起“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是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有時候,“可憐”與“可恨”恰恰互為因果。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