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處問題食品要加大力度 不能只下毛毛雨
發佈時間: 2014-07-23 11:09:40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 責任編輯: 沈曄
據《京華時報》報道,記者臥底兩個多月發現,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國際知名快餐連鎖店的肉類供應商存在大量採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的行為。日前,上海市食藥監部門表示,已經連夜行動查封該企業,要求上海所有肯德基、麥當勞問題産品全部下架。
如何讓消費者吃上放心食品?如何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一樁又一樁食品安全事件,不能不讓每個消費者擔心自己所吃的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雖然,目前所有肯德基、麥當勞問題産品已經全部下架,但對消費者由此而生的焦慮情緒,卻非一個簡單的“下架”可以消除。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然而,現實中,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食品安全問題卻時有發生: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國際知名快餐連鎖店的肉類供應商存在大量採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的行為……這表明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梳理近年來發生的諸多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發現,監管部門形同虛設已成廠商不法行為的助推器,在暴利驅使與人情關係左右下,很多監管幾近成為擺設。當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社會各界的目光往往集中在食品本身,忽略了其源頭和監管上存在的隱患。如果我們的監管能有效跟進,切斷“過期臭肉”的利益鏈,讓“過期臭肉”苗頭和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也就不會使食品安全問題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雖然記者的調查尚不能證明,麥當勞、百勝集團等全球知名餐飲巨頭是否知曉食品工廠內發生的惡劣行為,卻可以證明,這些行為繞開了看似嚴格的監管體系,這種制度的失守,傷害的可能並不僅僅只是消費者的權益。
滑稽的是,今年麥當勞還獲評“食品安全先進單位”,真是絕佳的反諷。事實上,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知名快餐連鎖店在華已經遭遇多次食品安全問題,只是憑藉高超的危機公關能力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去年,央視在“3?15世界消費者權益日”曝光麥當勞銷售過期食品,隨後麥當勞決定派發免費早餐。而肯德基從“速成雞”遭質疑到“嗑藥雞”被發現,從“老油門”的曝光到“豆漿門”的致歉,再到如今的“過期臭肉”事件,其在華的聲譽不斷遭到質疑。諸如此類的食品安全事件,並不少見。
老話説:“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誰都負責,也就意味著誰都可以不負責,這是目前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體制性弊端。其次,事先監管不到位,事後查處又面臨著違規成本低、消費者維權難,這樣的“困局”在我國食品安全行業早已司空見慣。可見,此次查封問題企業,雖然及時給“問題食品”戴上“緊箍咒”,但筆者認為,僅靠查封、下架力度恐怕遠遠不夠。據筆者所知,目前適用於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是《食品安全法》和刑法。如果違法成本過低,打擊力度又弱,犯罪分子已然會鋌而走險。對此筆者建議,在刑事處罰之外,可以鼓勵市民主動進行民事訴訟,借鑒國外法律,建立較高的懲罰性賠償機制,大大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加大法律威懾力。
此外,查處問題食品不能止于簡單下架,還應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如何從根源上杜絕“問題食品”入市,是擺在有關職能部門面前的一道必答題。這次,雖然我們的檢測部門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給消費者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但要消費者真正紓解後顧之憂,吃上定心丸,仍然任重道遠。食品安全,立法不難,難有法必行。唯有在法律嚴格且具威懾力的氛圍下,企業才能更自覺地流淌道德血液,真正確保消費者吃上放心食品。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