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會三伏天給災區送棉被:慈善要知“冷暖”

發佈時間: 2014-07-21 16:45:22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霽舟   |  責任編輯: 君君

 

超強颱風“威馬遜”過境之後,瓊粵桂三省區數十萬受災群眾在高溫炎熱、水電中斷的情況下等待應急救助,紅十字會總會調撥2000床棉被運往災區引起爭議。廣東紅會有關人員稱,救災物資的需求由災區工作人員層層上報。有人質疑其做法不專業,災區幹部也表示,棉被現在不需要。對此,紅會回應稱:基於地方需求,棉被用處廣。

棉被風波:慈善要知“冷暖”

是不是每次應急救災除了預案以外,還應該根據當地實際需求做一些調整?災難之後,災區附近省市的紅十字會是不是應該第一時間協調聯動,總會如何發揮統一協調的作用?

在緊急救災的時候,一定要把眼光放到當下,儘快滿足災區民眾的基本生活要求才是第一要義。生活有了著落,當地的社會秩序才能儘快恢復正常,民眾的情緒才會穩定。

紅十字救災有預案展示的是其專業性,但從預案到實施,這期間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顯然,紅十字會在展開救助前,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網路優勢,如果下面報上的請求可能存在不合常理之處,應進一步核實。救災也好,做好事也好,不僅要有心,還要用心,用心就是讓工作人員走到一線,了解受災民眾需求再作出決定,只有二者具備,才能真正達到救災的目的。

如何讓救災物資的作用最大化,提高救災效率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就算美國,也出現過救災混亂的局面。因為這樣的深層原因,從“汶川地震”以來,每一次災難救助總會凸顯各種爭論,這種爭論的根源既不是地方官吏所言,刁民錙銖必究寸紗不讓;也不是坊間所傳,紅十字等公益組織救災不當且不力,有貪腐之嫌。這種爭執的根源更多來自救災的人道主義原則和救災組織好大喜功,不考慮實際操作而産生的衝突。2005年“卡特裏娜”颶風之後,美國政府也因為救災引發媒體的批評,為此他們專門進行系統的調查,改進救災程式。而這點,我們顯然做得不夠。

棉被風波之後,紅十字會又需要思考哪些問題呢?是不是每次應急救災除了預案以外,還應該根據當地實際需求做一些調整?災難之後,災區附近省市的紅十字會是不是應該第一時間協調聯動,總會如何發揮統一協調的作用?除此之外,紅十字會還要考慮救災物資發放“撒花椒面”的做法,這樣的做法雖然讓報表看上去很漂亮,很短的時間內,救災物資覆蓋了足夠的村落,但實際上這些救災物資不僅不能發到災民的手中,而且會給基層幹部救災帶來巨大的麻煩。

救災的時候不僅僅是救災物資要對路,物資數量也要對路,看到報道,紅十字會共計向海南、廣東、廣西700多萬災民發送家庭包5000個,不知道這5000個家庭包一個村能分多少個?什麼時候才能發到村民的手裏?而這些問題,恐怕真的需要紅十字會用時間、用心來調查、來研究才能一點點地解決。(才讓多吉)

發棉被只是救災“慣常動作”

此次救災運送過去的物資是大批、大量的,而不僅僅就這兩千條棉被,兩千條棉被只是救災物資中微不足道的一點兒東西而已,無需責備相關部門的不專業。

對於這種大熱天捐棉被的救災之舉,有人認為,紅十字會心繫災區積極救災,其迅速反應值得嘉許,但卻把寶貴的人力、財力和運力用錯了地方。相關部門應該用專業的方式做專業的事情。

在極端天氣面前,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建立了自然災害預警機制,前有預警,後有救援。颱風“威馬遜”,在菲律賓叫“格琳達”,早于中國在16日已經肆虐菲律賓的經濟核心地帶。菲律賓是颱風災害頻繁的國家,每次颱風來臨之前,都會有一些“慣常動作”。比如這一次在“格琳達”到來之前,菲律賓全國嚴陣以待,幼稚園至中學停課,部分政府機關提前下班,高架帆布廣告海報提前撤下,低窪地區民眾將家電搬往高處,重要文件裝進塑膠袋,救災部分提前將救災物資運進臨時收容中心等等。雖然準備如此充分,“格琳達”依然造成菲國89人死亡,財産損失達10億元人民幣。

颱風從菲律賓來到中國東南沿海,我們在應急方面也已做足了準備。我的一個朋友在湛江某農場工作,“威馬遜”到來之前,農場就事先切斷電源,每人分發數包泡麵和幾根蠟燭。昨天我問他現在最需要什麼,他説,“被子倒真的不需要,但生活用品也基本不缺,昨天斷水斷電,不過應急預案很快生效,水電現在也都有了。可是農作物受災嚴重,種植的香蕉等作物幾乎毀於一旦,今年的收成應該沒有了。”

面對此次颱風救災的棉被事件,我們沒必要批評相關部門的救災是那麼的不專業,因為在充分準備依然不可避免生命財産巨大損失的災難面前,我們需要大家都伸出援手,同舟共濟。我們要知道,受災的人民有幾百萬之眾,此次救災運送過去的物資是大批、大量的,而不僅僅就這兩千條棉被,兩千條棉被只是救災物資中微不足道的一點兒東西而已。

去年超強颱風“海燕”重創菲律賓,面對政府在救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菲律賓一位官員説了一句話:“我們從未説過不會犯錯,但我們從來沒有故意忽略自己的責任”。我覺得,在災難面前,面對此次棉被事件,我們大家應該用這句話去相信、去理解所有的救災行動!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