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改革有望改變特權慣性

發佈時間: 2014-07-18 16:39:03   |  來源: 新民晚報   |   作者:王玉寶   |  責任編輯: 君君

 

日前,中央和各級國家機關公車改革方案正式出臺: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幹部用車;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司局級每月補貼1300元、處級800元、科級及以下500元。方案要求中央國家機關先行示範,年底前完成改革。

一個呼喚已久的改革,終於看到了上路的曙光,有了全國一盤棋的部署和“頂層設計”,無疑是改革全面深化的一大“利好”。車改最大意義,在於改變特權慣性。因為它會用事實告訴人民,也告訴人民的公僕,不是説領導幹部,就什麼事兒都公家包辦:不但公務有公車,上下班有公車,旅行也有公車,甚至惠及親朋好友。因此,若改革能很好地推進,將極大改變人民群眾對公權力的感性印象,改善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形象。當然,更為實際的意義,是直接省下一筆龐大的公車開銷。

車改是好事,但好事能否做好,則有待攻堅克難。我們知道,公車改革,從最初的民間呼喚,到點點滴滴的實踐嘗試,至今已近20載。這麼長的時間,終於顯出動真格的雛形,可見改革之難。為什麼難?根本就在於改革政策的制定者、改革舉措的推行者,本身也是被改革的對象,通俗説是“革自己的命”。既要讓公務人員選擇更加平民化的交通方式,又要將車改限制在不影響正常公務的範圍;既要使車改不變成發錢的福利,還要取得公眾和社會的理解,實現這各方利益、訴求和期待者之間的平衡,並非易事。

因此,期待車改有一個好“果子”,堅定推進、嚴格執行、方案細化,都是重點。比如,中央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很多原則性要求,要求各省儘快啟動改革,國企和事業單位適時推出,但如何做到儘快,何時算適時,需要明確的時間表;“頂層設計”為各地具體實踐預留了科學應變的空間,如補貼標準會有浮動空間,但地方能否嚴格在範圍之內,不使“車輪上的腐敗”變為“口袋中的福利”,需要嚴密監督;車改還涉及龐大固定資産的拍賣處理,如何確保國有資産不流失,確保車改不滋生另一種腐敗,需要審計跟進;公眾廣泛關注車改,如何使改革得到公眾理解和支援,及時充分的溝通不可少,公開透明更是必須。總之,讓公眾顯著感覺到公車濫用現象減少了,各級機關的公務交通支出切實降低了,這才算一個成功的車改。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車改的上路,本身就壯大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陣容”。但現如今,幾乎已沒有哪項改革,不會觸動既得利益群體,不會改變既有利益格局。改革之難,隨處可見。但無論如何,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改革必須深化,突破利益藩籬的智慧必須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勇氣不可少。相信,一個成功的車改,能為更多其他重大改革的突破,提供借鑒和基礎。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