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公車改革:本質上是改變官員作風

發佈時間: 2014-07-17 15:22:03   |  來源: 重慶晨報   |   作者:龍敏飛   |  責任編輯: 君君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7月16日下發《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公車改革將全面啟動。本次公車改革的要點主要有: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幹部用車和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將由公務人員自行選擇社會化的方式以及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同時,將保留必要的機要通信、應急、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和符合規定的一線執法執勤崗位車輛及其他車輛。(新聞詳見今日本報8版)

就公車改革而言,從1994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開始,如今已經歷時20年,但成效似乎並不明顯。為何公車改革步履蹣跚?源於既得利益者的阻擾。據專家分析,我國現有公車至少200萬輛,那要對公車進行徹底的改革,其牽涉面是相當廣的。在這樣的境況下,若無十足的決心與魄力,改革原地踏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過此次公車改革從內容來看,已經進入深水區了。

與之前的公車改革相比,這次改革的力度之大、決心之大都是空前的。如“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幹部用車和一般公務用車”,這樣的力度符合民意的期待;如公車改革“中央和國家機關在2014年年前完成,地方黨政機關在2015年底前完成”,這是具體的時間表,可以給各地施壓,督促其加快推進公車改革;如改革後對車補的金額進行了規定,防止“天價車補”的出現。這些路線圖,基本與民意保持一致,其進步意義不言而喻。

不過,此番公車改革,仍有一些局限。如車補這一塊,無論是中央層面還是地方層面的車補,什麼級別的公務員該領取多高的車補,方案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這就存在一個疑問:在一些部門,如果車補是每一個人都有,那車改後會不會比車改前支出更大?這筆賬需要好好算一算。再如方案規定,“將保留必要的機要通信、應急、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和符合規定的一線執法執勤崗位車輛及其他車輛”,這樣的“後門”是必須留的,但也要避免這成為一個筐,什麼樣的公車都往裏面裝。

除此之外,公眾還有一些擔憂。如車改過程中,會不會出現“既拿錢又坐車”的現象?這就需要做好新舊制度之間的銜接工作,而與之對應的公開監督也必須及時跟上。此外,在處置現有公車的過程中,雖然方案規定,公車處置不能成為一些公職人員的低價福利,但若監管不到位,處置公車的過程,也可能是一些公職人員收穫福利的時候,更有可能造成國有資産流失,這必須提高警惕。

就此次公車改革而言,其進步性值得肯定,但其現實效果,還需不看廣告看療效。自然,公車改革的方案,不可能涵蓋到每一個細節,那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一個基本原則必須得到堅持——節約。眾所週知,公車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杜絕“車輪上的腐敗”,本質上改變鋪張浪費的作風,就是要在不影響政府工作效率的境況下降低行政成本。維護好這樣的底線,才能更好地維護好公車改革的正義。自然,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等配套的制度設置,同樣不可或缺。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