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節約用紙為何反遭質疑
發佈時間: 2014-07-15 15:46:15 | 來源: 羊城晚報 | | 責任編輯: 君君
從價值中立的角度出發,安慶市委書記虞愛華拿廢棄日曆紙寫講話稿,至少有兩點值得肯定:一是節約了紙張,二是講話稿本人操刀,而非秘書代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資訊失真和言之無物。然而,在“潛閱讀”盛行的時代,在社會信任缺失的背景下,人們通常會先入為主地進行主觀臆斷,而忽視了事實的真偽。
基於先例的“慣性聯想”,基於成見的“惡意揣測”,讓“醜聞思維”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面對一件新事情,人們往往不去誇讚它的美好,而是本能地懷疑其背後有沒有見不得陽光的藏污納垢。用詩人席慕容的話説,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他們寧願從一開始就斷定所有的美好只不過是一種虛偽的努力。當社會心態不夠陽光,人們看待人和事物的眼光難免灰暗。
可是,“惡意揣測”並非憑空而來,也有一定的社會基礎。作為當地強力推行殯葬改革的代表人物,虞愛華不可避免地成為輿論焦點。利益博弈也好,意氣之爭也罷,由於殯葬改革和老百姓息息相關,再加上殯葬改革在程式上設計不夠合理、在細節上考慮不夠週全,殯改新政聚集了多元利益主體的愛與痛,虞愛華也成為備受爭議的公眾人物。面對發生在他身上的新鮮事,人們更傾向於懷疑與批評。
只有事先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充分吸納公眾意見,事關老百姓親身利益的公共決策才會減少失誤和偏差,才能更有“準頭”,從而贏得老百姓的尊重和認同。只有修復社會信任鏈條,人們才會摘掉“有色眼鏡”,對“舊日曆上寫講話稿”這類事情做出足夠客觀的社會評價。只有社會心態更加理性,“醜聞思維”的生存空間才會越來越小。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