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機場明年10月試運作 航廈封頂封圍
發佈時間: 2018-01-18 10:50:58 |來源:新京報 | |責任編輯: 曹洋
1月16日,航拍北京新機場航廈主體,位於北京市大興區與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的新機場定位為大型國際樞紐機場。A08-A09版攝影/新京報記者王飛
作為支撐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重大工程,北京新機場將於2019年10月試運作。最近,新機場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主航廈實現封頂封圍,南航、東航的新機場基地相繼開工建設,五縱兩橫交通網中的京開高速公路拓寬項目完工。
機場跑道“三縱一橫”
北京新機場定位為大型的國際樞紐機場,將和北京首都機場構成一市兩場。本期按照“三縱一橫”的跑道建設,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是720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是200萬噸每年,遠期是建設6條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一億人次,貨運吞吐量400萬噸。
北京市協調推進新機場建設工作辦公室投資計劃處處長袁宏偉介紹,首都機場擴建之後,運量連續多年超飽和,北京新機場建成後,不僅將有效緩解首都機場的壓力,同時對支撐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優化提升首都城市空間佈局,推動南北均衡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新機場航廈封頂封圍
他介紹,目前,新機場航廈封頂封圍,玻璃幕墻已經基本完成。下一步,按照國家確定的計劃,將進入內裝和設備安裝及調試前的各種準備工作,2018年底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飛行區、場內交通市政等工程也基本完工,航空公司基地、空管、供油、口岸等設施加快實施;週邊“五縱兩橫”交通主骨架及配套市政設施項目將加快推進,保障新機場2019年順利通航。
為支援新機場生活保障基地建設,北京市已經明確,參照北京市人才公租房相關政策建設,並授權首都機場集團作為項目主體具體組織實施。首期用地15公頃選址方案已確定,正在開展項目前期工作。後續將結合新機場周邊區域整體規劃,統籌好近遠期需求,通過京冀聯動、資源共用,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逐步解決駐場單位工作人員的住房問題。
探訪1新機場航廈
8組C形柱撐起“鳳凰展翅”大屋頂
冬日的陽光下,北京新機場航廈昂然挺立,如鳳凰展翅,熠熠生輝。
“實現高效換乘,是航廈的最核心特點。我們設計了雙進雙出的模式,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從下車處到端頭的距離是600多米,走路最多8分鐘就可以登機。另外,地下有高鐵,基本實現零距離換乘。”北京城建集團新機場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航廈工程總承包部經理李建華説。
為運送材料修了兩條火車道
走進新機場主航廈,李建華介紹,這個主航廈前不久剛完成封頂封圍,整個施工過程可謂是“重大高新”。
“最多時施工人員三萬五千人,”李建華介紹,包括機場工程、航空公司基地、供油工程、空管、口岸設施、軌道和高速公路,建設單位多,施工企業上百家。
新機場航廈綜合體是目前世界上單體最大的航廈,總建築面積超過142萬平方米,包括旅客航廈(核心區及五個指廊)、綜合交通中心(停車樓及綜合服務樓)工程及地下軌道等。其中,北京城建負責的60萬平方米,是最核心、最複雜的部分,單層面積可以放下一個鳥巢,相當於25個足球場。
主航廈部分的混凝土澆築量達105萬立方米,平均每個月的澆築量相當於建25座18層的高樓。李建華説:“施工高峰期,有8000人同時在這兒施工。平時用的材料,用人工甚至塔吊運不過來。當時,在這裡修了兩條火車道,用火車往這兒運材料。”
1152個減隔震支座消解高鐵震動
航廈把高鐵引進來,也把一個難題引進來了,怎麼減少震動?李建華介紹,高鐵一層的全部頂柱,都加裝了橡膠減隔震支座,一共用了1152個,是世界上單個建築用量最大的,最大減隔震支座直徑達兩米多,也是全球最大。他説,減隔震支座形成了一個隔震層,能把震動都吸收。以前昆明機場用過,但用量沒有這麼大。
去年6月30日,整個鋼結構網構建完成,總重4.2萬多噸,與鳥巢外殼的重量相當。整個曲面造型,用了不到3個月完成。這個網架曲面,是一個鳳凰造型的屋面鋼網架。6萬多根鋼架,12000多個連接球,都是焊起來的。
鳳凰造型的屋面鋼網架必須要精準定位,裝配技術複雜程度、安裝難度極高。李建華説,航廈屋頂的抗風揭能力,比以往的建築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頂板用的鍍鋁鋅鋼板,以前用的鋁錳鎂板,新材料剛度更大,變形更小。經過多次風洞試驗,研究出連接體系,讓整體結構更安全、更保險,可抗百年一遇的颱風。
李建華介紹,施工團隊連續三個月早7時上班,晚10時以後下班,最終提前兩天完成了任務。
8000多片屋頂玻璃片片不同
新航廈的屋頂面積達18萬平方米,也是世界最大。航廈頂部主要自然採光體系由一個中央天窗、6條條形天窗、8個氣泡窗及貫穿指廊中部的採光帶等組成。
據介紹,整個航廈共使用12800塊玻璃,其中屋頂用玻璃8000多塊。李建華説,由於屋頂採用流線曲面構造,所以8000塊玻璃沒有兩塊是一樣的。每塊玻璃共有四層,上下兩層是玻璃層,中間為中空層,內部填充了金屬百葉,能遮擋正午的光線,同時又能滿足航廈自然採光需求。
為預留足夠的活動空間,整個航廈的大屋頂,由8組C形柱來支撐。李建華現場指著柱體告訴記者,南邊2組,中間2組,北邊4組,“中間的位置,跨度達180米,能放下一個水立方”。
李建華介紹,今年,航廈的建設工作任務將更繁重,更加艱巨,“要實現車上橋、能進樓的效果”。其中,航廈外立面要全部亮相,實現設計效果。內部大面積的精裝修效果要出來。
探訪2交通
京開高速拓寬工程
主輔路全部拓寬緩堵效果明顯
去年12月底,京開高速魏永路到西黃垡橋拓寬工程完工。
前天下午,在京開高速梨花橋上,首發集團京開高速公路拓寬項目管理處總經理門海龍向南指著路面告訴記者,從主路中央向外看,第二條虛線外側大概一米位置中間有一道縫,那就是新舊路的搭接。
他説:“拓寬前,早晚高峰都堵車,比較嚴重,從大興就開始堵車了。”從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底,首發集團對這段11.4公里長的路段進行了拓寬改造。其中,主路由雙向4車道拓寬到6車道。拓寬之後,堵車情況大大緩解,主路基本不堵車了。同時,工程也將為新機場建設的材料、設備運輸提供保障。
門海龍介紹,經過施工,這一路段兩側輔路下鋪設了5米見方的雨水方涵,流經主輔路的雨水,都將通過方涵流向下游。
雖然是在原路拓寬,但經過週密組織,拓寬工程實施一年半,並沒有中斷過交通,施工過程中未發生安全事故。
新機場高速
起點將連接南四環公益東橋
在新機場北圍界外,一對對高架橋墩向北方延展開去,下方有工程機械正在施工。這是正在建設中的新機場高速出京方向路段。
京投交通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在現場介紹,目前新機場高速起點是南五環的團河橋東,未來考慮連接南四環的公益東橋,全長35公里。其中,四環到五環段是8公里,五環到新機場段是27公里。目前,四環到五環段在做前期工作,正在進行27公里這段的施工,2016年12月底開工,計劃於今年年底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條路上有一段長達7.9公里的三線共構體,也就是三條路並在一起走。這樣的三線共構、四線共位、五線共走廊的佈局形式在北京尚屬首例。
這個共構體高達30米,分三層,上層是新機場高速公路,中間是新機場軌道線,下層是一級公路團河路。
三條線路同時、同地、同向交叉施工,現場組織龐雜,施工管理難度巨大。為什麼要這麼做?主要是為了節省土地。如果三條線分別施工,不同線路之間會有夾角,同時鐵路周邊還要設置30米的保護帶。
軌道交通新機場線
從草橋到新機場最快19分鐘
根據規劃,地鐵機場線將於2019年9月試運作,未來前往新機場的乘客將有30%乘坐新機場線地鐵。
北京城市鐵建軌道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金奕介紹,新機場線為國內首條最高速度160km/h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運作速度110km/h,從草橋到新機場理論運作時間僅需19分鐘。
目前,在草橋-磁各莊段12公里地下區間,施工方正採用外徑8.8m的大直徑盾構機,這是國內最大直徑的盾構機。
車輛採用七節客車加一節行李車的編組形式,客車內設全座席,全列定員448人。車內設大件行李置物架等設施,方便攜帶行李的旅客乘坐。
探訪3東航北京新機場基地
東航基地核心工作區開始施工
東航、南航作為主基地航空公司入駐北京新機場,各按照承擔新機場航空旅客業務量40%的比例建設基地。首都航空公司、河北航空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等按照“統一徵用、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原則,生産保障設施由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統籌建設,共同承擔其餘的旅客業務量。去年11月和12月,南航基地和東航基地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在東航北京新機場基地,機務維修區、生活服務區、核心工作區均已開始基礎施工。
東航新機場指揮部規劃協調部副總經理葛步雷介紹:東航北京新機場基地建設規模116.98萬平方米,包括貨運區、機務維修及特種車輛維修區、航空食品及地面服務區、核心工作區、生活服務區五個部分。
目前,除上述三個已開始施工,航空食品及地面服務區正在進行施工前準備工作,貨運區計劃今年2月前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進行規劃報建及招標準備工作。
葛步雷表示,北京新機場基地將成為東航總基地之外最重要的樞紐,按照承擔北京新機場航空旅客業務量40%的目標建設,2025年將投放150至200架客機,可滿足旅客業務量288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1.5萬噸。屆時,東航將有近2萬人在此參加運營和保障工作。
探訪4新機場安置房
安置房達綠色建築二星標準
在榆垡鎮,大批新機場安置房已建成。走進一套三室兩廳兩衛的戶型,房屋方正、寬敞、明亮,面積極少浪費。
據大興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機場安置房包括榆垡、禮賢兩大組團,總建設用地面積約71.5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95萬平方米,包含136棟住宅樓、地庫以及部分配套設施,層數為12-18層,累計建設房屋1.5萬套。截至目前,全部樓座主體封頂,80%室內裝修及外立面施工完成。
據介紹,新機場安置房融入了綠色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理念,實現交通設施與公共空間的一體化設計,從城市街道、傢具、景觀照明燈等體系體現航城特色。安置房配套齊全,設有學校、醫院、托老所、菜市場、便利店等便民設施。
這也是北京首批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標準的安置房。相關負責人介紹,例如採用太陽能“集中集熱、集中儲熱、分散輔熱”方式提供居民生活熱水,降低生活成本。在小區景觀方案設計中,還引入雨洪利用理念,實現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