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休假族”成出遊主力 企業:年底休假怕扎堆

發佈時間: 2017-12-25 14:03:42 |來源:大河網 | 楊桂芳 |責任編輯: 沈曄

 

年底“休假族”成出遊主力企業:年底休假怕扎堆

每年12月都是企業最為焦慮的時候,做年終報告,做新一年規劃,各種總結襲來,可這個時候也是休假的好時候。

據驢媽媽近日發佈的相關報告顯示,今年年底“休假族”成出遊主力。

【故事】

部門員工

年底排隊休年假

近日,鄭州的賈女士向河南商報記者抱怨,自己部門有十多個員工,12月,連續5位同事休假,上周,有兩位同事先後申請休假,一聊才知道兩個人商量著組團去旅遊。

賈女士特別苦惱:“一年365天,為啥偏偏12月休假,不知道一堆總結等著做嗎?”

河南一家企業銷售部總監李先生也對此深感苦惱,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銷售工作本來很自由,可是自己沒有注意到上半年同事休假少,許多同事把休假安排到了年底。

“不僅我們部門,財務部更明顯,排隊休假。”他説。

據他介紹,由於企業在年終會有許多帶有行政性質的工作,銷售人員對這些本身就不喜歡,不少人就把休假放到了年終。

為了不影響工作進度,他只得和大家商量採用邊工作邊休假的辦法,或者要求一名員工休假期間需找另一位員工暫時接替其工作。

河南商報記者在和一些企業員工交談時得知,有的企業口頭要求員工不能年底休假。從事外貿工作的馬先生説,自己部門一位員工向總經理申請休假,被總經理以年底休假人多、明年可多批幾天為由予以拒絕。

實際上,馬先生原本也準備在12月休年假,可考慮到公司對於績效考核較嚴格,只要休假,當月績效就很低,加上領導口頭要求“春節前3個月不能休年假”,馬先生只得忍痛放棄休假的念頭。

【數據】

年底旅遊“休假族”成主力

12月最後一週休假,加上元旦小長假,拼起來能休10天,這無疑很誘人。

近日,驢媽媽發佈的相關報告稱,年底出遊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58%,其中“休假族”成出遊主力。冰雪遊、海島遊等主題性産品預訂火爆。

報告還顯示,最愛在年底旅遊的城市中,鄭州、重慶、無錫、大連、長沙同比增長最快。

驢媽媽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一現象源於一、二線城市的白領工作壓力大,更希望通過年底的出遊釋放壓力。另外,隨著冬季旅遊産品豐富,冬季旅遊呈現“淡季不淡”的現象。

另外,途牛旅遊網在12月14日發佈的相關消費預測顯示,旅遊市場年末將掀起出遊熱潮,其中,近半遊客出遊天數在3天以上,“拼假”日益普遍。

途牛分析師認為,隨著消費升級深入發展和經濟提升,對於上班族來説,更願意休假而不願意拿加班工資。此前,途牛旅遊網數據顯示,在繁忙工作之餘,近七成職場人首選旅遊作為減輕工作壓力的方式。

【公司】

年假最怕扎堆

希望員工早些規劃

上文提到的李先生説,對於正規的企業來説,都會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批准員工休年假。可是,由於大家平時工作忙,不少人會把年假攢到下半年,甚至是年終。

“一個人這樣想,兩個人這樣想,很容易出現扎堆休假的現象;可公司到年終是最忙的時候,員工這時申請休假,無疑會影響企業規劃。”他説,“員工其實找領導批假時心中是有點為難的,可又覺得忙了一年了,這時候還不休年假擔心被‘清零’,而企業領導在批假時,心中也覺得憋屈,誰不知道這時候一堆活兒等著呢?”

他認為,員工應該和企業同頻,提前統籌安排休年假的問題,或者是人力資源部和員工提前溝通這一問題,協商確定休假時間。

另外,他還建議,如果員工準備休年假,儘量提前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和主管領導溝通,這樣利於工作統籌安排。

【討論】

網友:

年底休假想説愛你不容易

對於不少白領來説,年底休假輕鬆跨年,未嘗不是一舉兩得的選擇。可是,對於大多數白領來説,休年假並不是那麼容易。不少網友曬出自己請假時的“惶恐”。

@遠飛eiffel:領導知道我元旦休假説你還能回去?我的要求不奢侈呀,領導的態度讓我很忐忑。

還有不能休假的職場小白們對年底集中休假現象無奈吐槽:

@莊希望-:都趕著年底休假了,苦了我這種應屆生,不是在這裡代班就是在那裏代班。

@超超的尾巴馬小笑:年底的時間最煎熬,不能休假不能請假。

@鸚鵡洲:年底休假,想説愛你不容易。

律師:

單位不能隨意“清零”年假

現實中,有些員工沒有申請休年假,企業能否“清零”呢?

河南千業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小將説,根據相關規定,職工連續工作滿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休假。這意味著休年假是職工權利,企業不能隨意清零,更不能因員工未申請休年假就認為是“默認”不休年假,更不能推定放棄。

如果企業確實在年終需要員工工作呢?

他説,現行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單位根據生産、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單位因生産、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另外,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年休假,但要按照規定,給予經濟上的補償。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