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現就近入學破解“小升初”亂象

發佈時間: 2017-10-26 10:25:15 |來源:人民日報 | 張爍 |責任編輯: 曹洋

 

“考卷一起出,上課一起上。”原來,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與二龍路中學是兩所獨立的學校。如今,兩校學生統一編班。“二龍路中學100多名教師被整合進了實驗中學的教研組。”二龍路中學語文教師楊艷芬説。

作為一個擁有2100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和中國的首善之區,北京教育改革的一舉一動備受矚目。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教育系統從優化供給結構發力,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從取消“共建”、計劃入學、嚴格監管到九年一貫對口直升、優質高中名額分配比例逐年遞增到50%且一般初中校提前3年“校額到校”,通過招生杠桿引導義務教育資源均衡的方式方法縱橫交錯、全面打通,“機會均等”正在推進並不斷擴大。

截至2017年4月,北京共有中小學教育集團158個,逾80%的中小學通過縱向貫通、橫向聯手等方式,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重組。2016年,北京小學、初中就近入學比例分別達94.5%、90.68%,創下歷史新高。

從“16種擇校方式”到就近入學逾90%

“擇校熱”,在北京曾有多熱?3年前,有家長這樣總結北京的“小升初”:共建、佔坑、奧數……足足列出了16種。

“高燒”背後,是盤根錯節的利益格局,敢不敢向權力開刀,則成為能不能給擇校“退燒”的關鍵。“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一定會觸及一些群體的利益。但如果我們瞻前顧後,不敢碰硬,不敢打破利益格局,改革必然難以取得突破,只會引發群眾更大的不滿,最終不利於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一針見血。

怎麼破局?北京鮮明提出,要以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大和重組為杠桿,撬動公平與均衡問題的突破,推動破解無序擇校的頑癥;以入學改革和考試評價改革為杠桿,撬動素質教育與減負問題的突破,帶動首都基礎教育在更高起點上促公平、提品質、增活力。

藍圖漸漸清晰。2014年,北京鐵腕取消“共建”,特權入學的重要通道被堵住。同時祭出15條“禁令”,嚴禁學校違規提前招生和點招學生,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奧數考試成績、獎勵、證書等作為學生入學的依據,名校“掐尖”的念頭被遏制。

小升初“拼娃”,孩子為什麼這樣苦?很大程度是因為迎合名校“掐尖”,被綁在了“特長生”的戰車上。為了規範特長生入學,一場阻擊戰步步展開:2014年,大幅縮減體育特長生招生計劃;2015年,減少市級的藝術、科技類比賽,讓特長生培養降溫;2016年,要求“小升初”各區招收特長生應降至招生總數的5%以內;2017年,要求“小升初”各區招收特長生應降至招生總數的4%以內……

“北京教育改革最大的變化是實現了就近入學,破解了持續十幾年讓人無奈又悲觀的‘小升初’亂象,這非常了不起,可謂力挽狂瀾。”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表示。

“多校劃片”落地,“過道學區房”被禁

“我家現在對口人大附中朝陽學校,可要是今年6月30日之後才拿到房産證,同樣的房子,將對口櫻花園實驗學校、人大附中朝陽學校、對外經貿大學附小3所學校。”家住北京市朝陽區芍藥居北裏的王女士告訴記者。

“往年僅有個別片區、學校‘多校劃片’,今年北京參與‘多校劃片’的學校數量和區域大幅增加,包括西城、東城等熱門區的熱門校。”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房子不再與熱點校“一對一”,還會被炒作得“價格上天”嗎?

“過道學區房”也被點中“死穴”。“今年3月,北京市教委會同市規劃國土委、市公安局等部門,明令強調過道房一律不能辦理不動産轉移登記、不準上戶口、不作為入學資格。”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一些區的要求甚至更加嚴格,如海澱區教委提出,“租住違法建設房屋、辦公用房、地下室、多人合租等情形,違反國家和北京市房屋租賃規定租住轉租的公租房、保障性住房、軍産房等情形的,均不得作為入學資格條件”。同時,“一套房産6年內只滿足一個符合條件的兒童入學”,也成為部分區的慣例。

“買了房子不去住也不再可行”,該負責人強調,今年,北京市強化部門聯動審核,區教委聯合街道、公安、學校等相關部門共同審查入學資格,“重點對過道房、車庫房、空挂戶等情況進行核查,凡不符合實際居住條件的,均不得作為入學資格條件”。

“多校劃片”在很多區邁出了實質步伐。在朝陽區,以今年6月30日為限,當日之後取得的不動産權證書所對應的實際居住地址,將不再只對應一所學校;在豐台區,以今年9月1日為限,購置“二手房”的房主,其子女將逐步通過多校劃片派位方式入學;在西城區,符合入學條件的單位集體戶籍適齡兒童、按本市戶籍對待適齡兒童、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根據學校學位情況,通過多校劃片方式在全區範圍內派位入學……

如果面臨“多校劃片”,孩子將會“搖號入學”嗎?對此,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一種誤解。“多校劃片的實質和操作方式是統籌兩所及兩所以上的學位資源,包括優質資源,根據個人需求和志願進行統一公平分配。對完全符合學校單校劃片條件的,依舊採取‘單校劃片’;不完全符合、入學條件不完全具備,應當就近入學的,實施多校劃片。”那麼,什麼叫“不完全具備”?該負責人解釋説,這將由各區根據學位供給情況和戶籍、房産、居住年限等因素制定相應的辦法。比如,隨著學位逐漸飽和,對戶籍、房産、居住年限等因素的要求和審核將越發嚴格。

如何保障學區劃分透明、電腦派位真實可信呢?記者了解到,從今年起,北京統一使用市級“小升初”派位系統,每名學生的入學途徑將被精準監控。

城區即將新增25所優質小學或九年一貫制校

治理“擇校”,如同大禹治水,有堵還要有疏。從老百姓不能“擇校”,到老百姓不想“擇校”,其間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久久為功。

“就是要通過加強對教育資源配置的合理調整和分配,引導資源過於集中的學校扶持資源薄弱的學校,使生源、師資、教育經費投入等重要資源配置指向教育公平、均衡。”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指出。

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北京各區各有高招:海澱區在北部築巢引鳳,新建了一批名校分校,在南部通過教育聯盟,讓優質校整合薄弱學校,快速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東城區推行“學校深度聯盟”,由名校牽頭組建教育集團,通過幹部教師跨校交流、以街道為單位劃分學區等方式,進一步平衡校際差距;豐台區以龍頭校為主組建教育集群,構建集群內學校既自主又合作的“1+N”教育共同體,推動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共用……

一些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區,則把目光投向主城區。通州將與東城、北師大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師生交流、跨區選課和戰略研究、品質監測;懷柔、延慶繼續與主城區優質校“手拉手”,懷柔所有學校與西城區優質校對接……從2012年至今,北京相繼建成了65所城鄉一體化學校,有力地推動了主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遠郊區輻射。

近年來,北京傳統優質教育資源相對集中的“峰”繼續增高,教育資源相對薄弱地區的“谷”加速抬升:通過學區制、教育集團、集群等方式增加優質學位,橫向擴展優質教育資源;通過新建九年一貫制、對口直升、名校名額分配等方式,縱向貫通學段,供給公平入學機會;通過整合基礎教育、職教、高教及社會資源,聯手中小學與高校、教科研及社會機構,跨界協同創新、催生新型優質校。

記者注意到,2017年義務教育入學工作意見中,“市級統籌”首次亮相,“兩三年內城六區新增一批優質學校;支援城六區幫助遠郊區一批學校提升辦學水準……”具體而言,2017年,城六區每個城區至少選3所普通校和優質學校合併或集團化辦學;兩三年內,在城區新增25所優質小學或九年一貫制學校,把轄區內最薄弱的學校併入優質教育集團或與優質校深度聯盟。2017年,城六區還啟動支援近郊、遠郊區辦學,幫扶15所薄弱校,城近郊區、重點項目和人才密集地區也將新建10所優質學校。

先做大“蛋糕”,再分好“蛋糕”。“北京市在促進義務教育公平發展和品質提升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特大城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道路。”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評價道。(本報記者張爍)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