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將打造24小時“城市書房”

發佈時間: 2017-09-25 11:09:21 |來源:新京報 | 倪偉 戴軒 浦峰 |責任編輯: 曹洋

 

9月24日晚,雁翅樓中國書店,一名小朋友坐在店內看書。

昨晚8點,天色已沉,街道華燈初上,西城區地安門路口雁翅樓中國書店內,74歲的黃先生正埋頭閱讀《唐詩三百首》。曾在武漢大學教數學的他,退休後一門心思彌補起自己在國學方面的不足。而家門口這家書店,為他提供了理想的閱讀空間。只要有時間,他一天24小時裏可隨時來這裡閱讀、休息。

自2014年起,北京已有數家書店轉型為24小時書店,全天候為讀者提供文化空間。北京市還出臺了多項扶持實體書店的政策,其中就包括將24小時開放確定為申請扶持的加分項。

雁翅樓中國書店由西城區政府與中國書店聯手打造。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説,目前西城區共有2家24小時書店,分別位於雁翅樓和德勝地區,下一步將在什剎海、大柵欄等街區鼓勵實體書店進駐,引導其向24小時書店發展。

24小時書店成居民身邊文化空間

每週差不多有4天,黃先生晚飯後就帶著兩個孫子來到書店,挑選一本感興趣的書,在實木的明式傢具風格書桌前坐下,靜靜閱讀。雖然也買了不少書,但黃先生“主要是把這當成一個圖書館”。

位於鬧市口的這有書店,燈光將一直亮到第二天早晨。每天直到後半夜,都有兩三位讀者在一樓的座位上讀書、上網或者小憩。這是中國書店旗下首家“不打烊”的書店,也是西城區第一家24小時書店,和北京市屬第一家國有24小時書店。

2015年7月,位於地安門路口南側、景觀復建的雁翅樓挂上了“中國書店”的牌匾,作為北京中軸線上的文化建設新地標,西城區政府與中國書店聯合打造的“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正式對公眾開放,迄今已運營2年。

“後半夜有時候會有一群年輕人過來坐坐,有準備去天安門看升旗在這歇腳的,還有天津、山東等地慕名而來的,”書店經理孫奕説,平均每天會有兩三人一直待到天亮。

距離雁翅樓中國書店1.5公里處的三聯韜奮書店,是北京首個24小時書店。2014年4月起,三聯韜奮書店決定不再打烊。昨天晚上,韜奮書店夜班店員殷志強告訴記者,夜裏有人在書店看書,有人在學習,還有人來睡覺,“只要不影響他人,我們都不會干涉,我們這裡就是一個開放的閱讀空間。”

服務貼心老讀者為書店送錦旗

雁翅樓中國書店一開始就被西城區定位為公共閱讀空間,目前不僅成為附近居民茶余飯後的閱讀天地,也成為享譽全國的文化地標。

中國書店總經理于華剛説,中國書店在北京有15家門店,成立這家唯一的24小時書店,就是為了滿足部分讀者的閱讀需求,同時也延續中軸線上的傳統文化。書店裏的書以古籍、文史、藝術類為主,同時還提供空間舉辦了100多場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中軸線是北京歷史文化最集中的展現,因此我們的書店也應該成為文化傳承的一部分。”

于華剛説,目前雁翅樓中國書店的營業額在中國書店15家門店中排名第四,但因為成本較高,每年需要總店投入幾百萬元補貼。于華剛表示,這家書店的社會意義大於經濟意義,它的存在,讓市民在夜裏可以以讀書的方式來放鬆,“這是一個情結”。

孫奕表示,他們還為讀者提供輔助服務,可以提供熱水、雨傘、雨衣等等。附近有一位80多歲的老人每天來這裡讀書,下雨時,店員還撐著傘送他回家。老人特意送來錦旗,感謝書店的存在。

鼓勵實體書店進駐什剎海等街區

雁翅樓中國書店由西城區政府與中國書店聯手打造。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告訴記者,當初選擇將雁翅樓打造成24小時書店,是因為雁翅樓位於中軸線旁、富有文化內涵,又接近什剎海、南鑼鼓巷等熱門旅遊地。“希望公眾在這裡閱讀的同時,領略北京文化。”

孫勁松透露,目前西城區共有2家24小時書店,分別位於雁翅樓和德勝地區,下一步西城區將以公眾需求為導向,支援實體書店延長服務時間、增加服務內容,改變傳統書店靠單一圖書售賣經營的模式。在什剎海、大柵欄、天橋等文化街區,將鼓勵有品牌的實體書店進駐,引導其向24小時書店發展。西城區也正在研究在人員配備、崗位設置等方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援24小時書店的運營。

此外,記者了解到,西城預計明年在南部、北部建立24小時自助圖書館,打造24小時城市書房。

孫勁松説:“如果説下水道是衡量一個城市的良心的標準、星巴克反映一個城市經濟活躍的指數,實體書店、尤其是24小時書店,則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品質。”

■對話

“只要有人有需求,我們堅守就有意義”

中國書店總經理于華剛

新京報:為什麼在中軸線上開一家24小時書店?

于華剛:雁翅樓是2015年在古建築遺址上復建的,當時西城區將這片區域定位為公共閱讀空間,於是中國書店與西城區政府達成共識,開一家24小時書店。

這家書店位於北京中軸線上,中軸線是北京歷史文化最集中的展現,因此我們的書店也應該成為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書店幾萬冊書籍以古籍、文史和藝術類為主,建築和佈局是古色古香的,我們還在書店開辦了紅樓夢版本展覽、敦煌藏經展、中軸線文化展覽等等,同期還舉辦了相關研討會,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書店24小時不打烊,是希望給喜歡讀書的人、南來北往的人提供一個空間。城市需要這樣的文化空間,夜裏我們有酒吧、咖啡館,也有書店,讓大家都可以來讀讀書、歇歇腳。

新京報:雁翅樓中國書店為讀者帶來了什麼新體驗?

于華剛:中國書店有65年曆史,發展到今天,我們希望書店不僅是一個買賣書的地方,也是一個公共閱讀空間,一個涵養文化的地方。

為了給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我們開了茶吧,免費提供熱水、網路。兩年來,我們在這裡舉辦了105場活動,一些機構借用我們二樓的公共空間舉辦交流會、講座等活動,附近居民也經常到這裡開中老年讀書會。

很多居民已經習慣早上6點遛彎和晚飯後來書店看看書,很多人帶著孩子一起過來接受文化熏陶。雖然現在網上購書很方便,但實體書店看書的體驗永遠不可或缺。

新京報:後半夜一般讀者很少,堅持24小時有什麼意義?

于華剛:只要有人有需求,我們堅守就有意義。這就是一個傳承文化、涵養文化的空間。文化不僅在於圖書,也在於我們的人情味兒。晚上也有提溜著大包小包來的,他們可以看書,或者趴著休息停停腳,我們會給他們倒水。這能讓他們感覺到北京的寬容和博大。

【背景】

中軸線旁的24小時書店

始建於1420年的雁翅樓是老北京中軸線上一處著名地標,坐落于地安門十字路口南面東西兩側,與什剎海僅一街之隔。雁翅樓黃琉璃瓦覆頂,遠觀好似大雁張開的一對翅膀,故此得名。

上世紀50年代,地安門地區道路整修,雁翅樓被拆。2012年2月,北京市啟動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名城標誌性歷史建築恢復工程”。2013年6月,雁翅樓景觀復建工程開工,2014年竣工。雁翅樓中的圖書涵蓋古籍、文史、藝術、社科、傳統國學等類別,經營項目還涉及文房四寶、工藝品等,同時提供中國書店特有的古籍修復、古舊書收售等服務。

書店中閱讀休閒區設在一層,西側二層為綜合展示區。二層閱讀區設置為開架閱讀形式,按組分有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圖書,既有精選新書,也有線裝古籍。除閱讀區外,二層還設有小型講座區、簽名售書區、傳統文化教學區等,並常開辦古籍展覽、文化講堂、讀書會、研討會等文化活動。(倪偉 戴軒 浦峰)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