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擇校:暗號入群參加秘考 機構學校聯手掐尖

發佈時間: 2017-08-04 11:13:14 |來源: 新華社 | |責任編輯:

 

我國義務教育法明確禁止義務教育階段設立“重點學校”“重點班”,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得組織與升學掛鉤的招生考試。但是,在剛剛結束的小學升初中招生季,“新華視點”記者採訪發現,廣州多所知名公辦和民辦學校違背義務教育均衡化原則,通過各種“地下”秘密考試選拔招生,人為加劇小學生升學競爭白熱化,加重學生和家長負擔。

公辦名校:“秘考”選招“重點班”,操作猶如“地下活動”

按照相關政策,廣州小學畢業生升初中,應實施電腦派位或小學與初中結對直升;學生進入中學後,隨機編班。但是,一些初中學校為提高中考升學率,千方百計追逐優質生源,而一些學生家長也不願意子女入讀政府分配的普通學校,於是,或明或暗的“擇校熱”應運而生。

記者採訪發現,廣州多所公辦初中除了接收教育部門分配的學生外,還專門留出名額給通過“秘考”選拔的優等生,並把其編入學校專門設立的“重點班”。為了規避“重點班”的禁令,學校以開展特色教育為名,設立“火箭班”“南山班”“實驗班”“創新班”等,而其真實含義教師、學生和家長心照不宣。

“秘考”的操作方式,被有的家長用“地下活動”形容。

據記者調查,“秘考”一般由往屆生家長作為媒介,以舊帶新,通過微信群、QQ群傳遞資訊,“屆屆相傳”。入群需要暗號,新生家長由老生家長介紹進群,暗號不定期更換,以防外泄。有的家長從子女小學三年級開始,四處尋找老生家長介紹加入若干個群,以期獲取更多“秘考”資訊,增加保險系數。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其加入的“秘考”家長群至少有20個。

在“投考”階段,學校往往不公開出面。根據家長群的指引,一些家長把子女簡歷送到心儀名校的門衛,簡歷通常包含各類競賽成績等內容。學校在後臺根據簡歷篩選出面談名單。面談實際上就是現場口頭答題。如,廣州某知名中學初中部從收到的約2000份小學畢業生簡歷中,篩選出200份進行面談,有的學生在簡歷中羅列的競賽和考試證書達十余種。也有一些公辦學校以“校園開放日”“體驗活動”等名義,召集學生面談。

有的小學配合中學暗中組織考試。廣州華僑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家長吳先生説,按照規定,這所學校是小學對口直升初中,隨機編班。但5月左右,學校組織了一次“測驗”。孩子們都明白“測驗”的意思。結果,班上有一半人憑藉這次“測驗”的分數,被中學編入重點班。

民辦名校:培訓機構與學校聯手“掐尖”

在廣州,一些民辦著名中學的中考升學率優於公辦學校,因此,民辦名校的“掐尖”招生競爭也非常激烈。

廣州于2013年底禁止民辦學校組織小升初考試,於是,一些民辦名校“曲線救國”,與社會培訓機構聯手“掐尖”。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形式:有的是直接以培訓中心統測排名為依據錄取,有的是委託培訓機構組織單獨考試,有的是學校在培訓機構成績基礎上自己另外再組織考試。

學而思等機構搞“統測排名”“尖子生名單”,為學校擇生提供便利;卓越等培訓機構也建立了一套考試體系,並提供給學校。日前,廣州小升初結果甫一公佈,學而思等機構便張榜公佈學員“秘考”進名校的名單,以此為下一輪招生造聲勢、打品牌。

記者採訪發現,一些民校為防止走漏資訊被教育部門查處,設置了“接頭密碼”等暗語進行“秘考”招生的溝通資訊。

參加過“秘考”的學生家長楊女士等人告訴記者,廣州市二中主辦的民校二中應元學校,參考培訓機構的成績另外暗中組織考試。學校錄取的暗號是:家長説“執手相約,緣定書院”,學校回應“同道同道,勿揚勿揚”;廣州育才實驗中學參加考試的暗號是“身份證複印件”。

據悉,對於民校違規招生,目前最重的處罰是減少其當年的招生人數。但知情人透露,一些受處罰的民校讓學生以“借讀”方式來應對,即學生把學籍挂在政府分配的公辦學校,人實際在民校就讀。由於廣州的民辦名校大多由公辦名校主辦,如負有盛名的民校二中應元學校和廣雅實驗中學,分別是廣州市二中和廣雅中學主辦,與教育主管部門有天然聯繫,因此,監管時往往下不了狠手。

教育部門不能放任“秘考”“掐尖”

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一位廣州小升初家長説,現在小升初要舍得把娃豁出去“拼分”。楊女士的孩子5月份先後參加了4所學校的“秘考”,拿到3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這是孩子拼來的。三年級開始上奧數班,四年級開始參加各種競賽,五年級進入各培訓機構參加統測排名。”楊女士無奈地説。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等人認為,犧牲兒童的睡眠、休息,透支兒童的體能、智力,忽略人格養成和個性發展的培優,是以犧牲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磨滅孩子的學習動機和創新能力為代價的,將導致孩子厭學或高分低能。

有校長坦言,學校“掐尖”擇優,實際上也是為了爭資源,背後是地方主管部門的指揮棒在起作用。一些部門存在不正確的政績觀,把對資源的支配權力牢牢掌握在手中,因而對公辦初中設重點班、對公辦名校所辦民校組織“秘考”“掐尖”採取了放任、甚至縱容的態度。

專家建議,要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打破資源壟斷,首先要把教育資源的蛋糕做大做強,鼓勵多主體辦學,混合所有制辦學,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力量。

其次,通過加快公辦學校強校兼併弱校步伐,實現校際均衡;推動建立校長教師輪崗、流動機制,實現師資均衡;在貫徹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劃區分片、就近入學的基礎上,實施陽光升學、陽光分班,做到生源均衡。

另外,有專家建議,把課外培訓機構納入教育部門嚴格管理,如果實施統測排名、測驗,為擇校做基礎性工作,應予以整頓或者取締。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