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江發展 杭州打造“交旅”融合金招牌

發佈時間: 2018-07-10 16:02:14 |來源:中新網 | 作者:饒雨蒙 |責任編輯: 孟君君

 

運河上的風光錢晨菲攝

大運河水,延綿流淌,千年不息。坐上客輪,從杭州地標拱宸橋碼頭束河而下,船在畫中游,人在景中行,與“天堂”的美譽相得益彰。在河邊極目四望,可見現代化高樓,亦有重重古建,歷史與現實在此交匯共融,獨特韻味讓人流連忘返,呈現出一幅“交旅融合”的盛世圖景。

水上巴士杭州港航提供

當今的大運河已不僅僅是交通、經濟的紐帶,更是運河沿線城市文化互通、禮尚往來的“水上長城”,是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自2017年以來,杭州港航圍繞該市“擁江發展”的戰略目標,從碼頭規劃、基礎建設、市場培育、機制建設等多方面入手,充分發揮交通先行官的作用,全面提升交通港航在水上旅遊發展中的服務保障和行業管理水準,全力推進“交旅融合”發展,齊心打造杭州水上旅遊的金字招牌。

古今之變水運升級促發展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運河,行船于如今的運河上,兩岸風光更勝當年。

據杭州市文旅公司辦公室主任連玉琴介紹,從2002年開始,杭州市運河集團就圍繞著“還河於民、申報世遺、打造世界級旅遊産品”目標,連續10多年實施運河綜保工程,發展運河文化旅遊,為運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及城市品質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運河水路交通集散中心杭州港航提供

舉目望去,運河周邊還留有一片片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據了解,為將大運河更好地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景區範圍內形成了以自然生態景觀為核心主軸,以歷史街區、文化園區、博物館群、遺産遺跡為重要節點的文化休閒體驗長廊和水上黃金旅遊線,在保護運河風光的同時,打造新商圈。

不僅如此,杭州市運河集團在做好以漕舫和水上巴士為載體的運河日遊和夜遊特色水上旅遊線路開發的同時,還積極打造錢塘江水上旅遊線及三江兩岸黃金旅遊休閒帶。

許多“老杭州”都有印象,上世紀80年代,有很多新婚夫婦會特意在武林門碼頭坐船,傍晚時分上船,沿著運河,一路夜遊,第二天一早便到了蘇州。

這樣存載著美好記憶、晃晃悠悠的夜航船,2005年年底由於市場、企業自身發展等原因停運了。但如今,將以一種更美好的方式回歸。

7月5日,杭州市港航局發佈消息,《錢塘江(杭州段)旅遊碼頭佈局規劃》基本編制完成。該規劃構建了杭州錢塘江沿線水上旅遊的空間格局,隨著全市水上旅遊的融合發展,同時,在秉持綠色、安全、融合、共用的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四個轉變,即碼頭功能由傳統的客運碼頭向水上旅遊綜合體轉變,船舶功能由傳統的交通運輸向休閒品質轉變,産品功能由傳統的水路觀光向全域融合轉變,服務功能由傳統的行業引導向精準服務轉變,南下可至“三江兩岸”,甚至與黃山接軌;北上可達蘇州,尋覓天堂美景。

運河沿岸的舊址錢晨菲攝

産品創新水上交通變風景

發展運河文化旅遊,水上交通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在繁忙的運河上,除了各地途徑的貨船還能看到來來往往的“水上巴士”,這一獨特的交通工具,也將成為市民出行的習慣,更是遊客遊覽運河的首選。

據了解,杭州是國內首個市區運河干道開通水上公共交通巴士的城市。“‘水上巴士’的開通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區道路的交通壓力。”杭州市港航管理局內河處副處長周鵬翔説。市內河道行船的公交化,是杭州公交“多條腿走路”的一種嘗試,其3元左右的票價也是貼近了市民和遊客。

有船的地方自然少不了碼頭,碼頭一直以來都承載著守候與溫情。如今,杭州有了一個“升級版”碼頭——水路集散服務中心。這個碼頭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停靠站,它還是一個集商業、旅遊、文化休閒、交通換乘等功能于一體的水陸換乘綜合體。

市民遊客在這裡可以實現公交、遊船、公共自行車等多種交通工具零距離換乘,更可以體驗吃購遊一體化的便捷舒適。王斌表示:“該中心把江河換乘站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成為一個生活休閒、交通娛樂的紐帶。”行走在水路集散服務中心,不難發現,“吃喝玩樂”的旅遊元素已完美融合。

據王斌介紹,目前杭州已建成武林門碼頭、運河水陸交通集散服務中心這兩大綜合性水上集散服務中心,其中水陸集散服務中心於2017年10月投入使用。未來即將建設的“江河匯”集散服務中心項目,也將成為錢江新城核心區域中集商業商務、文化旅遊、休閒遊憩等綜合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延伸區,為周邊市民和中外遊客提供一個更有品味的休閒娛樂公園。

水旅融合,正在成為杭州新的生活方式。

港航助力治理服務提品質

如果説“水旅融合”的發展探索是一把“鎖”,那麼港航系統的治理服務就是其開啟“新大門”的一把鑰匙。正是因為有港航系統的監管,才提升了杭州水運“水旅融合”的成效。

微風習習的運河上除了“畫舫”客船,更多的是來自各地的貨運船舶通行。據了解,17年杭州轄區進出船舶15.5萬艘次,日均425艘次。船舶流量大,通航環境複雜,環境污染是個大問題。

然而在繁忙的運河航道上,藍天與河水交相輝映,景色十分宜人,沒有河道垃圾,也沒有廢水入河。

據悉,杭州港航部門率先在省內實施通過船舶防污染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合理佈局船舶污染物接受點,基本實現船舶垃圾、油污水及客旅船舶生活污水收集上岸,形成了船舶、碼頭防污染常態化管理體系。2017年底,杭州出臺了防污染應急能力建設規劃,研究部門協作、跨地區、跨省市的防污染應急聯動機制,投入1386.8萬元添置應急物資,建立錢江、運河、杭甬運河和新安江(含蘭江)4個水上應急救撈基地,實施海巡艇、視頻監控、無人機巡航的立體防污染監控模式。

周鵬翔表示:“去年內河轄區累計回收船舶垃圾5.8萬艘次,約66.4噸,含油污水上岸4968艘次,約801噸,水巴客旅船舶生活污水上岸805艘次,約402.5噸,轄區防污染管理不斷加強。”

除了環境監管,安全問題也不容小覷。在船舶之上,各種安全設施和圖標都隨處看見,據了解,杭州港航管理局通過設立“嚴管區”、加快資訊化項目建設等措施來加強現場管理,目前內河轄區有視頻監控攝像頭130余個,基本實現了“看得見、查得到、聯得上、動得了”的安全監管目標,非現場執法量已達處罰總數的一半以上。

周鵬翔介紹:“近幾年來,內河轄區僅發生一般等級及以上事故1件,未發生一起4小時及以上的航道堵航事件,去年我們還在拱宸橋水域實施了水上紅綠信號燈管控措施,實現了該水域單向通行的目的,自實施以來該水域未發生一起船舶碰撞事故,成效明顯。” (饒雨蒙)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