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雲陽:發展特色經濟林 生態富民兩不誤
發佈時間: 2018-05-16 15:46: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沈曄
覆蓋長江兩岸的綠色生態屏障。中新網于曉攝
【美麗中國長江行】重慶雲陽:發展特色經濟林生態富民兩不誤
15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採訪團走進重慶雲陽縣。作為三峽庫區的第一生態屏障區大縣,雲陽縣通過實施生態屏障建設,呈現出“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壯麗美景。而借助生態屏障建設栽種的經濟林,實現了增綠又增收的有機結合。
築牢生態屏障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
雲陽素有“植樹造林、保護母親河”的輝煌歷史。從1958年開始,歷時近20年,雲陽縣在境內長江兩岸植樹造林9萬餘畝,建成了萬里長江上的綠色明珠。上世紀80年代末至2006年,雲陽先後通過實施長防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庫周綠化工程,造林綠化,保護森林資源,使“一江四河”(長江和朱衣河、梅溪河、草堂河、大溪河四條支流)兩岸的植被覆蓋率大幅提高。
此後,雲陽通過實施三峽水庫生態屏障區植被恢復建設項目,再次拉開“全縣動員、全民參與,綠化長江母親河,築牢庫區生態屏障”的序幕。全縣共投入資金近8億元,完成長江生態屏障區綠化54萬畝。實施消落區植被恢復3800畝。建成了覆蓋“一江四河”兩岸、延綿670余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截至2017年末,雲陽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2%,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達72%以上,位居全市第一。
雲陽縣林業局副局長彭明説:“我們要堅持把植樹造林、綠化家園作為築牢庫區生態屏障的重要舉措,讓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美景永存。”
巴陽鎮黨委書記王熳在介紹枇杷産業有關情況。中新網于曉攝
發展特色經濟林生態富民兩不誤
在生態屏障區建設過程中,雲陽在農村突出打造“三帶”特色:在175米水位線以上的沿江區域,建設100米景觀林帶,按照不斷檔、無天窗的要求,通過常綠與落葉搭配,彩葉樹種混交栽植,景觀效果靚麗;在海拔300-600米區域,建設生態經濟林帶,主要栽植晚熟柑橘、小水果等經濟林樹種,既增綠又讓農民增收;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土地瘠薄區域建設生態防護林帶,主要栽植柏木、榿木等適生鄉土樹種,確保應綠盡綠。
長江生態得到保護的同時,老百姓也得到實惠。以巴陽鎮為例,該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王儒國透露,政府部門在生態屏障區的建設過程中,並沒有簡單地栽樹,而是購買枇杷樹苗免費贈送給村民。現如今,這裡的枇杷遍佈山上山下,小小的枇杷,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大”産業。
借力生態美,巴陽鎮還在積極促進第一、二、三産業的融合。鎮黨委書記王熳稱,今年已經是巴陽第十一年舉辦枇杷鄉村旅遊節,通過以果興農、以旅促果,發展果家樂、農家樂,一戶農民的年收入能達到十萬元左右。
巴陽鎮的變化只是雲陽縣從生態屏障區建設獲得效益的一個縮影。全縣借助生態屏障綠色建設,共栽植以晚熟柑橘為主的經濟林20余萬畝。經測算,柑橘進入盛産期後,每畝産值可達5000元以上,當地群眾每人平均純收入可增加1000元以上。隨著柑橘産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還解決了部分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有力推動農民脫貧致富。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